
剛剛過去的這周里,我省3名志愿者捐獻造血干細胞,連續誕生3名捐髓英雄。據悉,11月我省捐髓又迎來了小高峰,在這3名志愿者之前,11月9日,經過4小時40分鐘的采集,來自衡水市故城縣的孔維杰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成功采集339ml的造血干細胞懸液,他的“生命種子”將挽救一名素不相識的白血病患者。而在這3名志愿者之后,11月17日,又有一名邢臺的志愿者開始打動員劑,預計21日捐獻造血干細胞。
中華骨髓庫第7774例、河北分庫第367例——
王昆:12年無償獻血,今又捐髓救人
11月12日上午,經過四個半小時的采集,來自石家莊市正定新區的王昆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成功采集到331ml的造血干細胞懸液,他的“生命種子”將挽救南方某醫院的一名19歲的白血病患者。據悉,王昆是中華骨髓庫第7774例、河北分庫第367例、石家莊市第95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同時,他還是正定今年第一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我很早就開始無償獻血了。”王昆從2006年第一次獻血開始,至今十幾年一直沒有間斷過,累計共獻血20余次。2016年10月18日,王昆在正定小商品市場的流動采血車上獻血時,遇到河北省紅十字會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服務大隊志愿者王宏志,為他詳細地介紹了造血干細胞的相關知識和捐獻流程,當知道留下8ml血樣,就有機會救助一個血液病患者時,他義無反顧地填表留樣,成了中華骨髓庫的志愿者。
今年的8月20日,王昆接到河北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電話里說我與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了,問我是不是同意捐獻。”王昆對當時的情景記憶深刻,“我沒想到時隔兩年就配型成功了,十分激動,當下就回復同意了!”
王昆的決定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我妻子也已經加入中華骨髓庫,但她沒我這么幸運,還在等待她的有緣人在未來的某一天與她配型成功。”王昆介紹說,由于家人對造血干細胞的知識有過了解,明白捐獻對身體是無損害的,所以都十分支持他的決定。
決定捐獻造血干細胞后,王昆不僅戒酒,還加強了鍛煉。“我在正定新區一中的食堂工作,每天有時間了就去操場跑圈,這一陣下來,我瘦了十幾斤。”王昆為捐獻造血干細胞減重成功時,內心不僅激動,更是充滿了希望。當動員劑的藥物反應較大時,王昆腰疼難忍,但想到醫院里的患者還在等待他的“生命種子”救助,王昆內心就充滿了力量。
捐獻當天,石家莊市紅十字會、正定縣紅十字會的相關負責人以及王昆所屬公司的領導特來醫院慰問陪護。“救人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我們以王昆為學習的榜樣!”
王昆表示,希望他的造血干細胞能變成愛的種子,將美好的祝愿傳遞給遠方的患者。
中華骨髓庫第7781例、河北省分庫第368例——
劉首池:95后小伙捐出“生命種子”
11月14日中午,今年23歲的劉首池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捐出205ml造血干細胞懸液,為廊坊市某醫院的一名10歲白血病男孩帶來生的希望。至此,劉首池成為中華骨髓庫第7781例、河北省分庫第368例、石家莊市第96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今年23歲的劉首池在石家莊市一家公司做平面設計。2015年11月14日正在河北工程技術學院上學的劉首池,在匯華學院附近的流動獻血車上第一次獻血時,了解到了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相關知識。當得知這一善舉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時,他義無反顧地留下了血樣,成了中華骨髓庫的志愿者。
2018年8月3日上午,劉首池接到了中華骨髓庫河北分庫工作人員的通知,他與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當時,劉首池正在工作中,剛開始他還有些不相信,在工作人員的耐心講解下,他當即表示同意。“能救助一名白血病患者,這就是一份很神圣的責任。”劉首池說。
剛開始,劉首池的父母對他捐獻造血干細胞還不太理解,在和父母耐心、細致地講解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相關知識后,父母欣然同意了。隨后,劉首池抽出時間完成了各項捐獻準備工作。9月6日通過了高分辨檢測,10月9日順利通過了體檢。由于劉首池的體重偏胖,在此后等待捐獻的日子里,他每天堅持跑步,鍛煉身體,準備以最好的身體狀態為患者捐獻出最好的“生命種子”。
今年國慶節的一次同學聚會上,劉首池堅持不飲酒,在同學們的詢問下,他才說出了要捐獻造血干細胞的事情,對此,同學們還有些不相信。直到劉首池來到二院后,同學們前來看望他時才徹底相信了。“劉首池平時是個很低調的人,對于他捐獻造血干細胞的事情,我感到很意外,我很敬佩他這種精神。”劉首池的一位同學說。在住院期間,患者家屬寫給劉首池的感謝信和禮物也“飛赴”過來。“希望這位白血病患者能盡快康復,快樂地生活下去。”劉首池說。
11月9日上午,在石家莊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劉首池來到二院辦理入院手續,并做了采集前注射動員劑的準備。11月14日12時20分許,經過近4個小時的采集,劉首池成功捐獻出205ml造血干細胞懸液。當天下午,“救命血”輸入到廊坊市某醫院一名10歲白血病兒童體內,帶來了生的希望。
中華骨髓庫第7787例、河北分庫第369例——
安小輝:完成捐獻承諾是應該做的事
11月15日13時40分,經過4個小時的采集,來自石家莊市新樂的安小輝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成功采集到312ml的造血干細胞懸液,他的“生命種子”將挽救河南某醫院的一名白血病患者。據此,安小輝成為中華骨髓庫第7787例、河北分庫第369例、石家莊市第97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安小輝是石家莊市新樂的一名貨車司機,從2010年開始第一次無償獻血,至今從未間斷過。在2011年7月31日,安小輝在無償獻血時了解到造血干細胞的相關知識,抱著有機會挽救他人生命的想法,留下了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成了一名光榮的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當時我正在去往新疆的路上。”今年8月21日,安小輝回想起他接到河北分庫工作人員的電話時的場景。“距離入庫已經有六七年的時間了,真沒想到可以配型成功。”當詢問捐獻意愿時,安小輝一口答應了下來。隨后,安小輝又在網上查閱了相關的資料,大概了解了捐獻過程,在石家莊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順利進行了高分辨配型與體檢。
“我妻子也一直堅持無償獻血,跟我一樣,她也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是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當談到家人是否同意捐獻時,安小輝表示妻子比較了解造血干細胞捐獻,在得知他有機會挽救患者的生命時,十分支持!
當安小輝在得知受捐者年齡與他相仿,造血干細胞用量較大,采集時間較長時,他也并未退縮,扛過動員劑的不適反應,順利完成了造血干細胞的采集。安小輝說:“從決定入庫的那天起,我已隨時做好準備。能配型成功是我與她的緣分,我只是一個平凡人,完成承諾是我應該做的事,愿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