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躍的“薪火”永不熄滅
——走近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薪火”黨員志愿服務隊
走進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發展展室,一張張充滿濃濃歷史氣息的照片中,有一群頭戴“小紅帽”、身穿紅馬甲的人顯得格外醒目,他們就是“薪火”黨員志愿者。13年來,學院黨委始終將“薪火”黨員志愿服務隊作為文明建設的標桿、特色育人的載體、服務社會的平臺,“薪火”黨員志愿服務隊已成為石家莊市的先進志愿服務組織。
“薪火”黨員志愿服務隊是隨著學院的發展壯大應運而生的。2005年初,學院南校區進點施工,為了盡快完成新校區建設、如期投入使用,學院成立了以黨員干部為主的新校區建設“突擊隊”。這群穿著軍大衣、裹著紅圍巾、頂風冒雪的知識分子,成為建筑工地一道流動的風景。也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學院黨委決定成立“薪火”黨員志愿服務隊,讓這種精神永續,讓這種文化傳承。
13年間,“薪火”黨員志愿服務隊隨著學院的發展不斷壯大,現有隊員1510名,下設46支小分隊。志愿者的足跡遍布鄉村、街道、社區、養老院、特教學校等28個志愿服務基地,為學院師生、社區居民、基層群眾、中小學生提供知識宣講、敬老助老、文化聯歡、衛生清潔、醫療義診、電器維修等服務1720余次,為困難群眾捐款30余萬元,捐衣捐物5000余件,大力弘揚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為學院師生、社會群眾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服務。
家住長安區西兆通的小男孩皓天被確診為“進行性肌無力”,生命進入了倒計時,父親因車禍喪失勞動能力,姐姐還在上大學,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母親打零工維持。得知小皓天一家的困境和他難以實現的大學夢后,“薪火”黨員志愿者邀請小皓天和他的媽媽來到信工學院,參觀課堂、實訓室、圖書館、活動展室等場所,觀看航模社團飛行表演,親身感受大學校園的文化氛圍。專門為小皓天籌辦的“傳遞愛心、牽手同行”公益慈善晚會,共籌集善款12000余元。“薪火”黨員志愿者們還自籌資金為小皓天購買了筆記本電腦和學習的書籍,為他有限的生命點燃了無限的希望。
隨著學院內涵建設的不斷增強,“薪火”精神也變得更加厚重。作為學院的對口幫扶點,平山縣東王坡鄉轉角溝村是“薪火”黨員志愿者們時刻的牽掛。“薪火”黨員志愿者們每個月都要到村里走一走看一看,同駐村工作組和村干部聊一聊村里的建設與發展。近五年,每年僅靠消費扶貧就為村民增收20余萬元。如今,轉角溝村的環境改善了,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正以嶄新的面貌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追夢前行。
在石家莊市創城攻堅階段,“薪火”黨員志愿服務隊主動承擔工作任務,成為學院創城的生力軍和先鋒隊。制作各類宣傳標語、公益廣告83塊,改造、新建無障礙通道16處,修補破損便道磚500米,對校園環境衛生進行了全方位無死角整治,對院內交通和停車場地進行了規范,使文明校園創建與文明城市創建同向同行。黨員志愿者們還利用點滴時間,深入社區、街道開展創城宣傳,宣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石家莊市民文明十條”30余次,發放創城宣傳單5000余份,每天分時、分批在高新區主要干道路口維護交通秩序,每天在32路、71路公交車站點進行文明引導,傳播文明風尚,助力石家莊市創城。(記者王靜 通訊員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