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社區每一任黨支部書記離任之前都會交代一聲,讓新來的書記繼續照顧我,這個接力堅持了十多年,從未中斷,我感恩他們每一個人。”邢臺市橋東區殘疾老人李魁英說。
今年69歲的李魁英家住邢臺市橋東區天和人家小區,老人因從小患小兒麻痹癥,雙腿嚴重變形,行動只能靠雙手扶矮凳挪行。十多年前患骨髓炎后,身體狀況愈發不好,別人走兩三步就能到門口,他卻要挪動近20分鐘。
“每隔幾天,社區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就會過來。這些社區工作人員,我也都能叫上名字,因為他們時常來。”李魁英說。
正說著,隨著一陣敲門聲,十幾名社區人員和志愿者魚貫而入,看著走進門的社區志愿者,李魁英熱情地打著招呼,社區黨支部書記范紅艷、社區黨支部副書記王立娜、社區民政員楊曼聰等志愿者的名字,老人早已熟稔于心。與往常來看望老人一樣,這些志愿者進屋就開始干活兒,擦窗戶、掃地,收拾屋子,一刻不停。大家還跟老人聊家常,李魁英不時會發出爽朗的笑聲。
元宵節送元宵,端午節送粽子,中秋節送月餅,聯系愛心企業送米面油,冬天送被子,日常的問候電話更是打得勤……說起志愿者們的幫助,老人總覺得說不完。
參加城鄉居民醫保后,還享受了補貼;簽約家庭醫生,享受到專業的健康管理;社區幫忙申請了廉租房,從平房搬進電梯房的李魁英,居住環境大改善;2018年底,社區又幫他申請上了社會供養,這是對比低保家庭還困難的家庭人員進行的一種救助政策……
社區黨支部書記范紅艷說,現在的惠民政策越來越多,社區困難居民的情況,他們也都熟悉,只要有符合條件的,“我們都會主動打電話聯系,以便讓居民及時享受,讓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
“我哥哥是個好強、不愿麻煩別人的人,受到這么多幫助,他心里總是過意不去。”李魁英老人的妹妹苑金英說,十多年來,社區對哥哥的關懷我看在眼里,感動在心里。做一件好事容易,可堅持十多年一直做,真的很不容易。我們是打心眼里感激他們,也佩服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