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獻血達人”張建波
近日,在2018年度“河間好人”頒獎典禮上,河間市米各莊鎮大魯村農民張建波被授予“河間好人”典型代表榮譽稱號。自2002年開始,張建波就參與無償獻血志愿服務。17年來,他參與無償獻血20余次,獻血量近8000毫升。
害怕扎針的“獻血達人”
張建波走上獻血的公益之路,緣于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1997年,張建波的姑姑被查出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需要輸血。后來病情穩定,不用繼續輸血了。誰知到了2002年,姑姑的病情加重,再次住院輸血。
當時張建波聽說血站血源告急,需要家屬先獻血,病人才能輸血,于是決定去獻血。“親戚們都說,男人的血金貴,不能隨便獻。”張建波不顧親朋好友反對,直接趕到獻血現場,像完成一件大任務似地獻了200毫升血。其實,張建波一直都很害怕扎針。
帶動一群朋友共同獻血
張建波還有意識地搜集與獻血相關的知識,在聚會時向朋友們宣傳。很多人聽后表示不理解,甚至覺得他是“吃飽了撐的”,但張建波從沒有想過放棄。
慢慢地,在張建波的帶動下,身邊的朋友有了行動。2008年,朋友孫中利跟隨張建波來到河間市信譽樓商廈門前的獻血車上獻了次血,從此也成了獻血車上的“老面孔”。
只要媒體上報道了有關“血荒”的消息,張建波就開始聯系朋友們一起去獻血。很多年輕人被他的事跡打動,也主動參與獻血。現在,張建波和當地“河間獻血群”的五六十名志愿者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經常活躍在義務獻血的現場,已累計獻血2萬余毫升,很多人的血樣都進入了中華造血干細胞資料庫。
“對于我來說,幸福就是在奉獻中收獲快樂。”張建波說,獻血無損健康,只需小小勇氣,他希望更多的志愿者能加入他們,給需要輸血的患者以生的希望。
說服妻子參與無償獻血
自第一次獻血后,張建波每年都會義務獻血,有時一年獻兩次。即使是在北京、昆明等地打工時,他也從沒間斷過。起初每次獻200毫升,后來基本上都是獻400毫升。
2004年,張建波的姑姑去世了,他獻血的腳步卻沒有停止。張建波說,他了解有親人急需輸血時的焦急心情,所以愿意繼續獻血。然而一個人的能力有限,張建波開始動員身邊的親朋好友參加義務獻血。
張建波說服的第一個人是他的妻子李京芝。在他的影響下,李京芝也開始義務獻血。到現在為止,李京芝先后獻血三次,共獻血800毫升。
隨后,張建波的朋友和同學也陸續加入了無償獻血的隊伍。張建波的同村好友張林青就是在他的影響下開始獻血的,現在已經獻血2000余毫升。
后來,張建波還兩次志愿捐獻造血干細胞,他的血樣已進入中華造血干細胞資料庫和河北省造血干細胞資料庫。(通訊員 陳雙雙 記者代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