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3日,河北“90后”吳瑞紫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細胞采集室,為江蘇一名血液病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詮釋了身為一名醫生的使命真諦。
“90后”吳瑞紫是一名年輕的臨床醫生,他是中華骨髓庫第8191例,河北省第394例,邯鄲市第103例造血干細胞成功捐獻者。
圖為河北“90后”捐獻造血干細胞。 張新軍 攝
據吳瑞紫介紹,他畢業后就到邯鄲市曲周縣醫院參加工作,2016年在該縣紅十字會組織的無償獻血活動中,了解到造血干細胞捐獻方面的知識后,當即留下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志愿者。2018年12月,他接到配型成功的電話后,很驚訝,因為時隔兩年,居然等到了這個“有緣人”。
談及當初入庫初衷,吳瑞紫說了這樣的話,“救人是醫生的天職,能多救一個豈不是更好?”
在交談中,吳瑞紫向大家講述了他等待采集計劃的故事。從沒有鍛煉習慣的他,堅持每天飯后出門鍛煉。正全力準備捐獻的時候,家中遇到了一些變故:年邁的奶奶因摔倒傷到了骨頭,在北京住院接受手術治療;患有重病的母親也剛剛復查出院在家休養;自己的妻子剛剛生完孩子,小兒子還不滿百天。
“此次捐獻需要離開家一個星期的時間,但我是醫生,明白時間就是生命的道理?!眳侨鹱险f,他的父親十分支持他的決定,告訴他救人事大,家中的一切都不用擔心。
看到所在醫院血液病房內一個個在簾子內帶著口罩的患者,吳瑞紫內心更覺責任重大,他表示一定會盡自己的努力,將最好的“生命種子”送給對方。
當日,共采集吳瑞紫280毫升干細胞懸液。 (李洋 張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