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恩網是我們一生的事業
石家莊80后夫妻入選“中國好人榜”
入選“中國好人榜”
給困難老人送上慰問金
為困難群眾送去慰問品
因為公益,兩個年輕人走到了一起,并創辦了公益慈善網站報恩網。如今這對80后夫妻已經堅持做慈善事業13年。日前,段非、許利娜夫婦入選2019年3月“中國好人榜”。
用可樂慶祝獲獎
4月的一天上午,段非正在平山縣下口鎮卷掌村的報恩網公益助老項目“60敬老餐廳”,這個項目是讓一個村的6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吃營養早餐。現場有8家機構,百余人正在參訪這個助老項目,段非給大家講解如何啟動和運營這個助老項目。
就在這個時候,段非接到一個電話,打來電話的是志愿者“無名小草”(網名),在電話里,“無名小草”的聲音聽起來格外喜悅,“我在網上看到中央文明辦主辦的2019年3月中國好人榜發布了,有你和嫂子兩個人,我為你們高興,為報恩網高興。”
“當時我滿腦子都是‘60敬老餐廳’,一時間都沒有反應過來這個仿佛飛來的好消息。”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段非笑起來。他告訴記者,直到放下電話,他才意識到自己和妻子獲得了怎樣的榮譽,內心的喜悅油然而生。“我和愛人許利娜如今的夢想,就是一生行善,一生做好人。能夠被中央文明辦授予‘中國好人’,這是來自黨和政府的認同和鼓勵。”
反應過來的段非立刻給愛人許利娜打電話告知了這個好消息。當天參訪活動結束后,段非回到家已經天黑了,此時飯桌上已經擺滿了許利娜做的佳肴和兩瓶可樂,這就是小兩口的慶祝方式。
段非告訴記者,因為他小時候家里很窮,曾經向往長大后家里冰箱里要有美味的飲料,“所以愛人在這個慶祝時刻為我買了兩瓶可樂,生活需要儀式感嘛。”回憶當天的情景,段非臉上滿是幸福的笑容。
報恩網走過13個年頭越來越好
2006年3月份,當時26歲的段非和25歲的許利娜成為同事,由此相識。也在這一年,兩個人共同創辦了報恩網這個公益慈善平臺。而在這期間,兩個志趣相投的年輕人也慢慢走到了一起。“我們兩人都是從小家庭就不富裕,雖然成長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但是總有好心人愿意對我們伸出援手,因此我們在創辦公益網站時,一致決定起名為報恩網,這是我們想表達報恩之心。”段非告訴記者。
如今,報恩網已經走過13個年頭,段非表示,如今報恩網的成果比自己預期的要好很多。“從報恩網創辦至今,我們幫助過93歲的盲人老奶奶蓋房子,幫助過殘疾人安裝義肢,幫助過貧病交加的病人重獲新生,也幫助過寒門學子完成學業……截至目前,報恩網已籌集善款500余萬元,幫助弱勢群體5000多人,拯救了17名先心病患兒的生命,帶動4000多名志愿者參與其中。”說到這些,段非驕傲得如數家珍滔滔不絕。
據段非介紹,如今報恩網已經發展成為專業的社工機構,在石家莊市民政局正式注冊為石家莊報恩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河北省民政廳、團省委、石家莊市民政局以及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會都對報恩網有經濟支持。
而因為堅持公益事業,段非和許利娜也榮獲了很多榮譽。段非曾榮獲新華社授予的“中國網事·感動2013”年度網絡人物、省網信辦授予的“河北首屆網絡公益達人”、省殘聯授予的“十大助殘之星”、團省委授予的“河北省標桿志愿者”等,許利娜曾榮獲團中央授予的“第九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獎”等榮譽。
“舉辦慈善婚禮讓我很自豪”
直到現在,段非和許利娜的慈善婚禮還被很多人津津樂道。婚禮共收禮金97311元(包括現場拍賣書畫作品所得),這些錢全部被小夫妻捐助出來,用于資助孤兒和孤寡老人。
回憶起當年的慈善婚禮,段非仍非常自豪。“我和許利娜領結婚證時,她就提議要辦慈善婚禮,想把所有禮金都捐出來做慈善,我聽了非常支持。我們想讓自己的婚禮充滿愛,將自己家的小愛,變成對社會傳遞的大愛,幫助更多弱勢群體。”
2012年1月15日,段非和許利娜舉辦了慈善婚禮。婚禮現場的入口處桌子上擺著一個紅色禮金箱,參加婚禮的嘉賓將禮金放入箱中,坐在禮金箱旁的則是兩名公證處工作人員,他們受報恩網委托監管禮金。婚禮即將結束的時候,趕來參加婚禮的數名省內知名書畫家還為新婚夫婦揮筆潑墨,并現場拍賣作品。最后,在公證處人員的監管下,相關工作人員打開禮金箱,點數以后得知共收禮金97311元(包括現場拍賣書畫作品所得)。這筆禮金通過網上公示,捐獻出來用于幫助孤兒和孤寡老人。
段非告訴記者,慈善禮金用來幫助了石家莊郊縣的一些孤兒和事實孤兒,還有靈壽縣、平山縣的孤寡老人。“如今幫助的學生都已經畢業一批了,一些當初受過資助的學生還通過報恩網捐款幫助弱勢群體。”段非告訴記者。
“事情太多,我們還要加油干”
如今的段非和許利娜很忙。段非告訴記者,報恩網的工作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幫助寒門學子讀書,從小學生一直到研究生,為他們提供經濟幫助和思想上的輔導,幫助他們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困難,努力學習知識,改變命運;二是幫助農村困難老人,為他們提供物質上的幫助以及精神上的撫慰,還有文化娛樂生活等方面的關愛。此外報恩網還在以13年的做公益經驗來孵化新的公益組織,幫助其做得更好、更規范。
“60敬老餐廳”就是報恩網正在進行的一個公益項目。“農村空巢老人是一個嚴峻和現實的社會問題,我們的社工通過對平山縣下口鎮卷掌村走訪調查,了解到有些留守老人因為身體或是經濟等原因,連飯都不做,燒開一鍋水,放進一碗面,煮成糊糊就是一天的口糧。”2018年11月,由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會資助,石家莊報恩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具體運作的“婦老鄉親”公益項目在卷掌村正式啟動。“我們決定先從一頓早餐開始,讓留守老人每天都能吃上一頓熱乎乎的營養可口的早餐。于是從今年春節以后,成立了‘60敬老餐廳’,每日為60歲以上老人提供一頓免費營養早餐。”段非告訴記者。
段非告訴記者,雖然“60敬老餐廳”開辦時間并不長,卻收到了顯著成效。“老人們不僅吃的更營養了,而且加強了交流,原來村子里死氣沉沉的局面徹底打破了,老人們聚在一起又說又笑。”此外,社工還會搞文娛活動,做公益講座,請醫生到村里講課,全面又具體地服務空巢老人。
除了“60敬老餐廳”外,段非等人還有很多事情正在做或是準備做。“我們已經舉辦了三屆殘障人士相親會,效果不錯,還要繼續辦下去;2019年1月起,我們在邢臺市寧晉縣鳳凰鎮中曹村幫助那里困難老人200多名,這是河北省民政廳支持的,這個一定要堅持做好;又有高分考入211大學的貧寒學子向我們求助,要幫助這些貧寒學子讀完大學……”段非掰著手指頭,一樣一樣地給記者列舉,“事情真是太多了,我們還要加油干啊。”(記者馬南 通訊員郭云民/文 段非/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