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饒陽縣緊緊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打造生態優美、清潔靚麗、充滿關愛的城市環境,“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在饒陽蔚然成風。
開展志愿服務,展示城市形象。該縣深入推動省級文明城市創建,為衡水市第三屆旅發大會助力加油。日前,舉辦了“崗位學雷鋒、文明實踐行”志愿服務活動啟動儀式,20個縣直單位志愿者服務隊、小學生志愿者服務隊以及饒陽陽光志愿者協會、197志愿者協會、舞蹈協會等志愿者服務隊共計500余人參加。廣大志愿者在活動現場紛紛簽上了名字,表達了學習雷鋒、助力省級文明城市創建與衡水市旅發大會成功舉辦的決心。通過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推進了文明城市創建和社會治理,不斷增強了市民的社會責任感,放大了社會正能量,為城市文明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發揚愛心善舉,塑造城市精神。積善成德,集腋成裘。該縣組織開展了“文明交通志愿行”交通志愿服務,在居民小區建起了學雷鋒志愿服務站;開展了“大家一起奔小康”扶貧志愿服務行動,發動志愿服務組織和愛心企業開展活動100余場次,結對貧困戶1800余戶;組織志愿者對全縣30多名孤兒進行了定點救助,使貧困兒童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他們用行動帶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帶動了全縣志愿服務蓬勃開展。該縣陽光志愿者協會自啟動“一日一善”捐款以來,先后有400余名志愿者捐款,累計捐贈善款20388.57元,救助了嚴重燙傷小女孩王金怡、嚴重燒傷病人胡海岳、腦癱兒王可涵等人。近日,大型親子活動“愛在童年·益在未來”成功舉辦,志愿者們陪伴留守兒童和孤兒做游戲、講故事、畫畫,用真摯關愛引導他們融入到社會大家庭中。志愿者們播撒下的文明之花,讓這座城市更具人文關懷和城市溫度。
立足傳統文化,放眼城市未來。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是城市文明建設關鍵的一環。目前,該縣的“詩經書院”已經面向社會招收了兩批學員。難能可貴的是,“詩經學院”的所有老師們均為志愿服務。學院的李老師說:“饒陽是《詩經》的發源地,芼萇曾在這里筑臺講經,我們舉辦詩經書院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從小親近中華經典、領悟中華思想理念、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中華人文精神,讓傳統文化在未來不斷傳承和發揚。”在傳播傳統文化的同時,他們把愛國守法、尊敬師長、孝老愛親、感恩助人等美德融入其中,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道德觀。同時,該縣開展了“貧困孩子有夢想”行動,組織志愿者團隊為貧困孩子圓夢,讓他們學會從小立志、感恩回報社會。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在道德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廣泛開展“誦中華古詩文培養十德美少年”活動、精心組織“經典誦讀”擂臺賽、書畫比賽及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為文明城市創建凝聚蓬勃向上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