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寶存正在教社區居民學英語。本報資料片
對話河北好人
好人名片:侯寶存,張家口橋東區居民,煤機廠退休干部,義務教英語的迎冬奧志愿者、發起人。侯寶存7年來堅持免費教老年人英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樣一個公益事業中。今年4月,他榮獲了“河北好人”稱號。
5月12日,周日,也是侯寶存難得的休息日。從周一到周五,他除了每天2個小時的網絡教學外,每周還要組織20節課的活動。
當天正值北京冬奧會倒計時1000天,年逾七旬的侯寶存欣喜之余,許下一個心愿:“獻給北京冬奧會1000個課時的英語課”。
助力冬奧,不只是一個口號,更是行動。7年來,侯寶存和他的團隊幫助越來越多人加入到學習英語行列中,為冬奧會貢獻力量。
記者:聽說您學英語已經40多年,怎么堅持下來的?
侯寶存:我年輕時就喜歡英語。197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從收音機中聽到了中央廣播電臺舉辦的一檔英語教學節目。從此,每天清晨5點收聽節目,跟磁帶學習字母、單詞拼讀,成了我生活中的“規定動作”。
我一直堅信,學英語是個“良心活兒”,只要功夫用到,誰也能說一口漂亮的“倫敦音”。不論工作多累、生活多忙,都沒有影響我對英語的學習熱情。
隨手記錄的草紙越摞越高,我能聽懂的單詞、短語越來越多,張嘴說英語也越來越流暢……慢慢地,我不僅學完了基礎英語教材,口語水平也大大提高。
2008年我退休后,有了更多學習的時間。一次我看到老年大學英語專業招生,就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學習期間,我經常到張家口市掄才書院、鐵三小、惠安苑等英語角和人交流,并給初學者做簡單授課。
記者:免費教老年人學英語,為什么有這個想法?
侯寶存:其實,不少老年人喜歡英語,但因為學習方法不對,難以掌握學習要領,他們大多最終放棄了學習。
我有40多年自學英語的經歷,總結出了一套適合老年人的學習方法。在和老年大學負責人聊天中,我萌生了免費教老年人學英語的想法。
2012年底,我們的公益英語班在一間社區小會議室開課了,培訓對象是老年人和社區居民。大家在一起學習英語,也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和樂趣。
我以前只是熱愛英語,慢慢地有種責任感和使命感,讓更多喜歡英語的老年人也能夠輕松地學會英語。
背單詞、讀課文、練聽力、備課、教學、回答學生的問題……從此,我的時間越來越緊張,基本上被英語填得滿滿當當。
我自主編寫了英語教材《張家口市民學英語200句》,在教學中加重了口語練習。通過每周一個半小時的授課,半年時間很多學員都能進行簡單的英語對話了。
與此同時,我還建了微信群,每天4點起床在微信群教學。由于學員個體的差異,我就把不同的群安排了不同的教學內容,有的群專門進行聽力培訓,有的群進行基礎語法教學,也有的群進行實用對話訓練。
記者:公益英語班辦起來并不容易,遇到了哪些困難?
侯寶存:萬事開頭難。現在回想起來,是苦中有甜,一起學習英語非常快樂。
找教室,讓我們費了很大勁兒。原來我們的教室不固定,桌椅板凳也是學員們湊錢買或者是從家里搬來的。有一次,我們想上課但是沒有地方可去,大伙又不想錯過這次學習的機會,就去了老年大學的李校長家里。那天天很冷,大家提議包餃子,一邊包餃子,一邊學習有關餃子的英語。大家開玩笑說:“誰沒有學會,不準吃餃子。”
以前是我們求著到各個社區去上課,現在是各個社區主動打電話聯系請我們去上課,也給我們提供了不少便利。如今,公益英語課也從1個教學班發展到11個實體課堂、15個微信課堂。
記者:聽說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也帶火了您的公益英語課?
侯寶存:是啊!冬奧會部分項目在張家口崇禮舉行。屆時,會有世界各地的客人來到我們張家口。現在市民學英語的熱情越來越高了。
一些英語好、熱愛公益的熱心人也加入進來,和我一起義務教授英語,現在的義務英語教學團隊有8名老師,我最年長,最年輕的只有30多歲。他們都有一顆熱忱的心,默默地傳播著英語知識。
我將北京市為2008年奧運會編寫的教材《北京市民學英語寶典》引入課堂,讓居民更加熟悉英語的日常應用。
2017年,我們加入張家口慈善義工聯合會,牽頭成立了老年英語服務隊,走進更多社區、書院開展英語義務教學。我們在各個社區義務講學,帶動更多人學習英語,讓更多人愛上英語。
“學好英語,助力北京冬奧!”我希望在冬奧會到來時,組成一支白發蒼蒼的英語服務隊,向世界展示我們張家口老年人的風采。(見習記者 孟靜 記者 薛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