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個小時,80個志愿者,3000個香噴噴的粽子,400戶居民共享勞動成果,趙陵鋪路街道后太保社區這個端午節過得有點兒“想上天”。最最吸引人的是,還有一位老外女婿參與其中,這位從美國來的Chris娶了中國媳婦,也跟著過中國節了。
早晨七點,社區的志愿者們就忙碌起來,支爐灶、洗大鍋、安裝液化氣,前一天晚上泡發好的紅棗、粽葉、黏江米都被請到院子里待命。志愿者們六人一組,分工明確,有負責捋繩子的、有鋪粽葉的、有負責包的,大家圍坐在一起,一邊拉家常,一邊包粽子,場面其樂融融。
眼尖的一眼就可以在人群里發現一位西方面孔的先生,他就是在石家莊市第42中學任教的老師Chris,他在中國生活了4、5年的時間,娶了一位石家莊姑娘,標準的美國女婿。因為Chris中文不是很好,他還帶了翻譯何曉夢老師,一起參加包粽子活動。
對待這位從美國來的老外,志愿者們除了熱情接待外,還不忘在老外面前展示一下中國民族的包粽子“絕活”。
志愿者黨阿姨手把手現場教Chris包粽子,雖然有些手忙腳亂,慌慌張張,Chris還是完成了自己平生的第一個粽子,拿在手里像孩子一樣笑了,他開心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
Chris老師說:“過幾天是中國的端午節,能被邀請到社區和大家一起包粽子,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好像回到自己家鄉一樣親切,也讓我感受到了親人般的溫暖和愛。”隨后,他認認真真地把包好的粽子整齊地碼放在大鍋內。吃粽子時伸出大拇指贊不絕口:“感謝我的妻子和我的丈母娘,今天才知道粽子好吃不好包啊”。
后太保社區黨支部書記魏志祥告訴小編,組織包粽子活動大家收獲很多,既傳承了傳統文化,又凝聚了鄰里關系,社區氛圍更加和諧融洽。Chris老師的到來讓大家頗感意外,能夠讓他參加這次端午節活動,也是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向外傳播的最好契機。
活動結束后,社區里的老黨員、空巢老人和行動不便的居民家里的飯桌上都擺上了剛出鍋的熱粽子,大家都說這粽子是溫暖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