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哥”回來了,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志愿者團隊大家庭,重新穿上了那件熟悉的“黃馬甲”!撿煙頭、拾垃圾、擦垃圾箱及指示牌……每天清晨,在秦皇求仙入海處景區都能看到“飛哥”和志愿者們的身影,雖身患重病,但他堅定地說:“捐獻遺體的那一刻才是我公益之路的終點!”
“飛哥”回歸志愿者團隊大家庭
7月9日上午8時許,在秦皇求仙入海處景區停車場,七八位身穿“黃馬甲”的志愿者正忙碌著撿拾煙頭和垃圾,其中就有出院不久的飛哥,經了解,幾位志愿者一大早便來到景區,已經忙了一個多小時。飛哥額頭上滿是汗水,彎腰撿煙頭時喘著粗氣,大家都勸他累了就休息會兒,可他笑著說:“沒事兒,不累!”
“現在身體怎么樣?”記者問,飛哥講,雖然沒有當時發病時的劇烈疼痛,但感覺身體非常虛弱,腹部還是疼,甚至不敢深呼吸,不過能和大家在一起心情很舒暢,就是累點也舒服,要是一直在家里悶著實在受不了。
6月18日,飛哥因腹部疼痛入院治療,眾多愛心志愿者及社會愛心人士伸出了援手,他始終被濃濃的愛所包圍著。經診斷,他不僅患有膽囊炎、膽結石,還患有肝臟疾病,且病情嚴重無法手術。7月1日,在眾多志愿者的護送下,飛哥出院回昌黎老家休養。“身體就這樣了,有生之年應該繼續多做點好事兒,能干一天是一天!”7月7日晚上,飛哥回到了秦皇島市區,回到朝思暮想的志愿者團隊大家庭。
身患重病卻堅持繼續做公益
上午8時35分許,志愿者們開始收工休息,但在他們臉上看不到一絲疲憊。田小利、母英嬌是一對年輕夫妻,各種公益活動中總有他們的身影,飛哥住院期間,小兩口經常陪伴左右盡心照料。“飛哥是個好人,他能回來我們特別高興,我們會一直陪著飛哥做公益!”母英嬌說。
50歲的楊延龍是黨義、陽光義工等多個公益團隊的志愿者,當得知飛哥每天在求仙入海處景區撿拾垃圾,他第一時間加入其中。“飛哥一直在公益活動的最前線,他對公益的那位熱愛和執著讓我很受感染,他生著重病還能回歸隊伍,更加讓我敬佩,有時間我一定會跟著飛哥做公益!”楊延龍說。
十年來,飛哥始終跟隨“泡泡大叔”劉成君參與各種公益活動,兩人間深厚的感情更像是親兄弟。“飛哥回來前在電話里和我說,他的身體越來越不行了,甚至覺得自己沒多少日子了。不過他已經想開了,他離不開大家,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能和團隊的家人們繼續做公益,我這個兄弟真是好樣的!”劉成君哽咽地說。
“捐獻遺體才是公益之路的終點”
在姐姐李玉紅眼里飛哥曾是個“長不大的孩子”,弟弟常年不著家,也沒什么正式工作,只是說在外面忙著做公益,讓她很不理解。李玉紅家在唐山,姐弟倆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面,前段時間,弟弟突然打來電話說:“姐,我住院了,你過來陪陪我……”
當趕到秦皇島,看到有這么多愛心志愿者幫助弟弟,聽到弟弟這十年來所做的善事,李玉紅深感震驚,她覺得弟弟的變化太大了,如今,弟弟在她眼里是個有責任心,有擔當的爺們兒。
前幾天,李玉紅在弟弟的宿舍里發現一袋子五毛錢的榨菜,問道:“你平時都吃這個?”,弟弟先是笑著說:“吃小米粥和榨菜舒服”,接著又說:“我哪有錢啊,都捐了!”的確,飛哥平日里生活節儉,可當遇到別人有困難時卻非常大方,十年來已累計捐款10余萬元。
“我在朋友圈里發了弟弟的事兒,有幾十人點贊,我為弟弟感到驕傲!”李玉紅講,未來她會陪在弟弟身邊照料,并和他一起做公益,即便有一天弟弟不在了,自己還會繼續做下去。
飛哥名叫李棘,今年50歲,多年來,在秦皇島很多公益團隊里都能見到他的身影,在志愿者們眼中可謂“飛來飛去”,為此大家常稱呼他“飛哥”。今年5月7日,飛哥成為秦皇島市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人都有生死,真到了那一天,我會把全部都貢獻給國家,心愿了了沒什么遺憾。捐獻遺體的那一刻才是我公益之路的終點!”飛哥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