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快的舞蹈跳起來,動聽的歌曲唱起來……6月23日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星期日,在海港區駐操營鎮龍泉莊村的村民廣場上,到處是歡聲笑語,黨義志愿者公益服務中心所屬的常青歌舞協會分隊的志愿者,給村民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演出節目。與此同時,在村民中心的大廳里,志愿者們正熱情地給村民理發、染發。
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8周年,黨義志愿者公益服務中心與龍泉莊村黨支部共同舉辦了這次有意義的公益服務活動。“接力沈汝波,為民做好事”,這是黨義志愿者公益服務中心正向著“第二個十萬件好事”繼續前行。
一份愛心,滿城風行。作為全國首座愛心城市,秦皇島各志愿團隊愛心活動的身影一直活躍在城市鄉村的大街小巷。特別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志愿者隊伍日益擴大,據統計,目前全市實名注冊志愿者23萬人,注冊志愿服務隊伍2400支,發布志愿服務項目2.5萬個,全市志愿服務網上認證總時長累計達1900萬小時,碩果累累。
●志愿服務漸成時尚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一生做了11萬件好事的沈汝波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沈汝波精神已鑄成一座豐碑,成為港城的風向標。在沈汝波式志愿服務的帶動下,港城“志愿紅”遍布大街小巷、城市鄉村,各種志愿服務隊和志愿者也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愛心之花滿城遍開。
“你好,吸煙有害健康。”“請熄滅香煙,公共場所禁止吸煙。”…… 8月3日,北戴河道德模范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們一邊撿拾海灘上的垃圾,一邊文明勸導游客和市民在公共場所禁煙控煙,宣傳秦皇島市剛剛頒布的“禁煙令”內容。
志愿服務隊隊長未淑云對記者說:“通過自己的力量向中外游客展示秦皇島的美麗形象,我們感到非常高興和自豪。”當天,全市各縣區各單位黨員志愿者、及時雨志愿服務聯盟各團隊成員以及其他志愿服務團隊共計10萬人以全民洗城、服務游客、服務市民、公共場所禁煙、宣傳創衛知識、清理衛生死角等形式參加了此次志愿服務活動。
在秦皇島,像這樣大規模的志愿活動幾乎每周都有一次。市委書記孟祥偉帶頭注冊成為志愿者,市領導每周都要參加“全民洗城”“清潔海灘”“煙頭革命”等常態化志愿服務活動。“全民洗城不僅僅是洗城,洗的更是作風。”孟祥偉對黨員干部參加“全民洗城”等志愿活動提出具體要求。據統計,從2016年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發出開展“全民洗城”的號召后,至今全市各級機關、各縣區、各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等共同開展“全民洗城”集中活動36次,參與人數78萬余人次。“全民洗城”讓城市更干凈,讓港城人主人翁意識更強了。
市文明辦牽頭成立了由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全市志愿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指導、協調、管理和監督志愿服務工作,各成員單位又根據工作實際和職責特點,建立起黨員、青年、巾幗、文化、環保等10支行業志愿服務團隊,開展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務活動。市行業和社會志愿者“雙軌并行”,市直和縣區學雷鋒志愿服務形成五級網格,志愿服務呈現全員參與大格局。在全市公共場所、重點街區,設立了1688個學雷鋒志愿服務站,廣泛開展文明引導和便民利民服務,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實現了志愿服務的全覆蓋。
如今的港城,參加志愿服務已經成為市民引以為豪的事情。“接力沈汝波,為民做好事”正升華為一場全城永不停止的“接力賽”,愛心奉獻,志愿服務,為文明鑄市注入了不竭動力。
●志愿品牌閃閃發光
“我們給市民和游客提供道路指引、飲水、醫療、自行車打氣等簡單的服務,雖然都是些小事,但是我們要向沈叔學習,為文明城市多作一點兒貢獻,我們都特別高興。”呂思林說。作為黨義志愿者公益服務中心新一街社區分隊的一員,她一有時間就到街邊志愿崗亭參加志愿服務,幫助他人,奉獻愛心。據了解,一年來,由沈汝波創辦的黨義志愿者公益服務中心已由原來的22支分隊,發展到34支分隊、8支橫向聯合隊,共有志愿者1.3萬多名,成為港城名副其實的志愿服務排頭兵。
“沒有你們,就沒有這孩子的今天。”在盧龍縣木井鎮竇莊子村貧困學生沙月莉家中,她的奶奶緊緊握著市熱力公司“春暉”志愿者服務隊員的手顫抖地說。從小學四年級到高中,“春暉”志愿者服務隊一直在資助沙月莉上學。
愛心獻社會,真情暖人心。市熱力總公司于2001年發起的“春暉”志愿者服務隊,下設8個志愿服務小分隊,志愿者人數超千人,18年間累計為社會提供志愿服務2萬余人次,志愿服務時間達到6萬多個小時。“向熱力志愿者學習”,他們的事跡得到了市委書記孟祥偉的充分肯定。
市文明辦依托市志愿服務基金會成立了及時雨志愿服務聯盟。自2015年起,他們將關愛抗戰老兵作為主要志愿服務項目,組織了17支志愿團隊、2400名志愿者,承擔起全市69位農村籍抗戰老兵的幫扶責任,4年來共組織活動2000余次,幫扶資金和物資價值近100萬元。及時雨志愿服務品牌得到了中央文明辦和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的充分肯定,秦皇島被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列入“志愿之城”工作試點城市。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幾年來,全市志愿服務開展得如火如荼,在秦皇島市社會各個階層、各個地區都涌現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民間志愿服務團體和公益組織,如黨義愛心團隊、秦皇島陽光義工協會、秦皇島市藍天救援隊、及時雨志愿服務聯盟、山海關古城、撫寧春雨、盧龍心語愛心、昌黎小雨點等,他們成為了港城閃閃發光的志愿服務品牌。
●志愿精神扎根港城
“即使有一天我們離開了,希望我們的器官和志愿精神能夠留在這個世上,讓它一代一代薪火相傳,從而感染到更多的人投入到公益、志愿的事業中來。”5月,榮獲“秦皇島好人”榮譽稱號的“泡叔”劉成君組織秦皇島志愿者開展了捐獻遺體器官的公益活動,當領到秦皇島市紅十字會發給他的捐獻卡時,“泡叔”說出了自己的心愿。
為了讓志愿服務精神扎根秦皇島這座“愛心城市”,營造全社會“有時間爭當志愿者、有困難請找志愿者”的氛圍,從根本上保障志愿服務持續、規范、有序地發展,秦皇島市結合創建和鞏固全國文明城市,積極探索實踐建立完善的志愿者嘉許和激勵回饋機制,不斷加強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讓志愿者熱情更高,干勁兒更足,形成了“見賢思齊,好人好報”的良好社會風尚。
據了解,目前秦皇島市領頭羊式的“秦皇島好人”有300多人,他們中既有秦皇島市推薦獲評的歷屆全國道德模范、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歷屆省市道德模范,還有秦皇島籍“中國好人”“河北好人”稱號的獲得者以及市級以上優秀志愿者,他們是秦皇島精神文明建設的標桿和旗幟。連續3年組織“最美秦皇島人·沈汝波式的優秀志愿者”宣傳評選活動,大力宣傳志愿服務先進典型,弘揚志愿服務文化。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大獎勵嘉許制度,通過對‘好人’的獎勵,讓全社會都爭做好人,都參與到志愿服務中來,讓秦皇島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好人之城’。”市文明辦主任姚飛表示。
不僅有“看得見”的激勵,還要有“暖人心”的善待。為此,秦皇島市依托市級、縣區和街道三級層面,給予優秀志愿者精神鼓勵、項目促進、物質獎勵三種不同的激勵機制。對志愿服務達一定時長的優秀志愿者,在落戶、入學等方面有一定的安排;建立關愛志愿者基金;把志愿服務作為評選條件融入各類先進表彰;給所有“秦皇島好人”的家中回報一次家政服務……日前,秦皇島市文明委印發了《秦皇島市道德模范、優秀志愿者禮遇幫扶辦法》,并且正在制訂《秦皇島市志愿服務激勵回饋辦法》,目的就是旗幟鮮明地樹立起“好人受尊重、有地位、不吃虧”的社會導向。
從一抹抹“志愿紅”點綴港城的大街小巷,到一批批志愿服務典型獲評全國、全省先進,再到“志愿之城”“文明之城”“好人之城”的精心打造,沈汝波式的志愿服務精神已經在港城落地生根。(記者馬雪峰、 劉建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