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新聞網訊 只要有夢想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這句話形容劉金瑩最貼切不過。1968年出生的她,已經是大家口中年過半百的人,即便如此,她依舊活躍在法律援助的一線。一個在廊坊做生意的女性,夢想卻是當一名援助律師。放棄工作通過司法考試后,2018年報名“1+1”法律援助律師,當年7月來到廣西貴港市平南縣,成為一名法援律師,實現夢想。
一家人的頂梁柱去了千里之外
劉金瑩律師很忙,小編第一次打電話沒有聯系上,第二次打電話,她正要去看守所會見當事人。10日晚上,小編終于和劉金瑩律師通上了電話。
她告訴小編,司法考試很難考,為了實現夢想,她連續考了幾年。“有一年,只差1分,當時非常難過。”后來,她放棄工作,一門心思考試,最后終于天隨人愿。去廣西做法律援助律師是她的另外一個夢想,為了這個夢想,她首先要做的就是安頓好一大家子人。
她是家里的長女,工作比較自由,一直是她照顧父母親。她還有一個妹妹兩個弟弟,父母親身體不好經常住院,僅2016年,父親住過5次醫院,母親住過3次醫院。想成為一名“1+1”法律援助律師,她必須征求全家人的意見。爸爸媽媽說,自己身體雖然弱,還能照顧自己,支持她放棄小家,奉獻大家。弟弟妹妹們也同意她實現自己的夢想。
離開河北時,劉金瑩愛人在外地工作,孩子已經上班,妹妹搬到自己家照顧父母親,劉金瑩的夢想得以實現。
克服一切困難扎下根來
2018年7月10日,抵達廣西平南縣。來之前已經做好了當地的生活條件和自然環境條件會艱苦的心理準備,但現實卻更為殘酷。這里7月已是酷暑,地表溫度達到40多度,每每動一動都會大汗如雨。加上水土不服,她一周之內基本睡不著覺。強烈的紫外線、眼睛也有刺痛感,每次回到宿舍,衣服都濕透了。
工作要去法院、檢察院、看守所,出租車沒有、公交車很少。當地都是用電動車代步,入鄉隨俗吧,可是第一次騎就把腿摔傷了,一個多月才好,再也不敢騎了。當年國慶節,劉金瑩把自己的車從河北開到平南。為了能陪伴姐姐走這么遠的路,遠在牡丹江的弟弟跑到河北,陪她把車開到平南,解決了她工作上的出行問題。
平南縣雖然不富裕,但消費卻不低,是個歷史悠久,有山有水的地方,旅游資源豐富。每個月的補助基本沒有任何留存,全部花在了工作和生活中。
援助律師溫暖了兩位老人的心
除了氣候和生活上的不適應外,劉金瑩最先要攻克的就是語音關,她的普通話當地人聽不明白,當地人的方言她也理解不了。
2018年7月15日上午,平南縣法律援助中心接待了一對平南縣上渡鎮大成村大碼頭屯村的老夫妻。兩位老人說:“我們年輕時辛辛苦苦打拼,積攢下了一些積蓄,用這些積蓄與他人合伙購買了一條船。用這條船經營所得撫養三個女兒、一個兒子。孩子們一天天長大,女兒們都出嫁了。然后給兒子蓋房子、娶媳婦、成家立業。子承父業這是中國自古以來傳統,我們將船的股份給了兒子。兒子生了孩子我們出錢出力來帶,后來兒子又在城里買房、買車也是我們出錢。如今孫女、孫子都十多歲了,我們到了風燭殘年、體弱多病,所有的積蓄已經用完了,再無生活來源、無錢支付醫藥費,三個女都嫁到外地還時常回來看看,給一些零用錢,兒子至今沒有給過一分錢,我們還要幫他養孩子,還說不幫他帶孩子、不給錢就不認我們了。自從兒子結婚到現在過年的時候沒有回我們家吃過一次團圓飯。”兩位老人一邊說、一邊哭。經平南縣法律援助中心審核,本案符合法律援助受案范圍,決定予以受理立案,指派劉金瑩這個“1+1”法律援助律師志愿者辦理。
當兩位老人知道劉律師遠離父母、親人不遠千里來到這里,免費為他們提供法律援助服務時,感動地流下眼淚。劉金瑩了解案情后,寫好起訴書,這對老夫妻一定要跟著一起去立案。在法院過安檢、立案、交費整個過程中,劉律師講普通話兩位老人聽不懂,兩位老人講白話她也聽不懂,兩位老人既沒有帶現金、也沒有帶銀行卡,于是劉金瑩為他們交了訴訟費,再等著法院通知開庭。
2018年9月19日開庭后,老夫妻兒子卻說“我不是不給錢,是他們有錢不給我花,鬧到法院,我聽從法院的判決”。最終,法院判決支持了老夫妻的訴訟請求,歷經三個多月案子有了結果,劉金瑩很欣慰,兩位老人還專門帶來自家產的水果表示感謝。
未成年人犯案是劉金瑩心中的痛
劉金瑩告訴小編,平南縣有些孩子早早輟學在家,每天騎電動車在馬路上溜達,打架、斗毆、車禍等時有發生,因此她援助的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也很多,其中至今難忘的是一起莊某的盜竊案。
當事人莊某會見劉律師時情緒低落,希望開庭時能見到父親,她跑到20多公里外的莊某家家訪,可是他父親因孩子盜竊屢教不改,幾次被抓入獄,整個村的人都知道了,很丟臉。鄰居、親戚、朋友都說莊某改不了,父親也對孩子失去信心“我管不了了,讓法院來管吧。”
但是劉律師沒有放棄,多次到莊某家家訪,說服其父親不要放棄孩子,畢竟孩子還是未成年人,需要家人的關愛,現在放棄,孩子的人生就毀了,最后莊某父親勉強同意出庭。開庭時,莊某見到父親到庭,認罪態度非常好,得到法官的認可。庭審結束后法官說:劉律師對案子真是認真負責。
一年之后再來一年
劉金瑩的工作得到大家的認可,是她最開心的事。到平南縣半年的時間里,她就接待群眾咨詢300余人次,為來訪群眾免費代書100余份,辦理了近50件法律援助案件。
今年6月,劉金瑩的法律援助時間到了,通過考核的她,再次申請了一年的援助時間,并通過審核。她說,她還離不開平南,有些工作還沒有做完。
例如今年4月立案的一個交通事故案件,一對夫妻在事故中離開人世,留下年邁的父母親和三個孩子。案件判決賠償受害人50多萬,本來已沒有劉金瑩的工作,但是她還是在賠償金不到位的情況下,幫助當事人申請了強制執行,為三個孩子申請了司法援助基金。她說“如果我走了,恐怕就沒人幫他們了。”
今年是劉金瑩作為“1+1”法律援助律師的第二年,她還要在法律援助路上繼續前行,幫助那里的人們提高法律意識,為大家開展法律服務宣傳講課。如今,法院、檢察院、看守所、勞動仲裁委員會及一些村鎮都知道有一位北京司法部派來的法律援助律師來到平南,當地一些經濟困難的村民也了解有人為他們“撐腰”了,劉金瑩說,這就是她在平南的意義。
劉金瑩說,如果身體條件允許,她的法援之路還將繼續,為“1+1”行動代言,為中國律師代言。今后,還要把自己經過的人和事記錄下來,讓更多的人知道,讓更多的人參加進來!將榮譽與使命傳承下去,發揚光大,薪火相傳,讓公平與正義的陽光普照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