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志愿捐獻者張洪斌。 記者張淑會攝
11月12日,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來自秦皇島的志愿者張洪斌成功捐獻了326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液,用以挽救一名素不相識的血液病患者。據悉,張洪斌是河北省第433例成功捐髓的志愿者。
張洪斌的這一愛心舉動,還要追溯到2015年。當年,張洪斌有一次在秦皇島市血站無償獻血時,工作人員向他介紹了一些造血干細胞的相關知識,并動員他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隊伍,“我當時沒太在意,只是聽說可以挽救別人生命,就留取了血樣。”
今年9月份,中華骨髓庫河北分庫工作人員打來的一個電話,讓張洪斌回憶起了4年前留血樣的事。工作人員告訴張洪斌,一位血液病患者的血樣與他的配型成功,并征求他是否愿意捐獻。雖然對捐獻造血干細胞并不了解,但聽到對方病情嚴重,急需造血干細胞移植,一向助人為樂的張洪斌立即回復,“救人,我隨時待命。”
張洪斌現在秦皇島瑞仁教育擔任校長,平時工作非常忙。但在待命期間,他無論多忙,都是把救人的事放在第一位。根據患者的需要,他順利完成了血樣的高分辨檢測和健康體檢。
在幫助別人的道路上,他總是用自己的方式隨時待命,隨時出發。在生活中,遇到有困難的朋友、學生,他都會熱心相助。在學校里,對家庭條件艱苦的孩子,他總會在第一時間給予減免學費的幫助。為幫助更多的孩子,張洪斌給自己定了一個小小的目標:在以后的日子里盡己所能建捐建101所希望小學,個人捐款101萬元,資助101名貧困學生。截至目前,他已資助了貧困生10余位,個人捐款數額達十多萬元。
得知張洪斌要捐髓救人,他的家人都非常贊同和支持。
捐獻的日子定在11月12日。11月7日,張洪斌在秦皇島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陪同下,就來到了河北醫大二院,進行捐獻前的各項準備。“從接到電話,到躺在采集床上,我一直很緊張、興奮,不是擔心我自己,而是擔心患者的身體狀況。”張洪斌說,他現在只有一個心愿,就是希望自己捐獻的這些“生命種子”盡快輸入患者體內,使患者早點得到救治。
為呼吁更多愛心人士加入捐獻志愿者隊伍,張洪斌把自己捐髓的事發在了朋友圈。“我就是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大家,捐髓對健康人沒什么影響,但它可以挽救生命。”張洪斌說,今后,他愿意加入紅十字志愿宣傳隊伍,充分利用自己教師的優勢,義務向更多人宣傳捐髓的意義,使大家了解捐髓知識。(記者張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