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四處奔波,籌集緊缺的抗疫物資;他們奮戰在街頭,讓居民的生活平安有序;他們為奉獻者奉獻,盡心竭力為前線醫護人員解除后顧之憂……他們,是普通的企業員工,是00后的學生,是我們的街坊鄰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平凡而又高尚的稱謂——志愿者。
3月5日,第二十一個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到來之際,我們記錄下了無數抗疫志愿者中的幾個青春面孔,也以此致敬那些“戰疫”中的堅守與奉獻。
特別幸運能為奉獻者奉獻
做Yoyo的線上家教已經兩周了,這兩周時間,徐思涵過得忙碌而充實。
Yoyo是一名即將幼升小的6歲小女孩,她的媽媽是河北省人民醫院的一名護士,去了武漢“戰疫”一線,Yoyo被送到江蘇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過年,因疫情原因沒能回到石家莊。
徐思涵,河北師范大學2018級軟件學院的學生,是河北師大團委、青年志愿者協會發起的“知”援疫線——與一線抗疫家庭手拉手活動的志愿者。2月20日起,她成了Yoyo的小家教,用她的話說,“很幸運,‘搶’到了Yoyo。”
“用‘搶’字一點兒也不夸張,‘知’援疫線志愿服務微信群里會隨時發布‘戰疫’醫護家庭課業輔導的需求信息,信息一發出,就像秒殺一樣,立刻有人對接。”思涵說,在這個特殊時期,大家都想為那些逆行的白衣戰士做點事兒。
每天19時到20時左右,是思涵和Yoyo師徒倆交流的時間。“第一次課就很順利,Yoyo是個樂天派,開朗大方。”兩周的接觸,Yoyo對每天的在線交流越來越期待。“學習之外,她還會跟我聊很多事兒,介紹她的玩具,講講這一天她都做了什么。”徐思涵很愿意跟Yoyo多聊一會兒,“父母不在身邊,又不能出去撒歡兒,這個小小的孩子,心里也有傾訴的欲望,打開話匣子就剎不住車。”
別看每天只跟孩子交流一個來小時,底下徐思涵卻要做很多準備。“我有過支教的經驗,但通過網絡給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上課還是第一次。我提前看了一些幼升小的教材,精心做了教學計劃,為了讓小朋友有興趣,我還畫了很多輔助的圖畫。”徐思涵笑著說,教學實踐雖短,自己卻積累了不少的經驗。宅家的消停日子雖然變得忙碌,但徐思涵很開心:“特別幸運,能有這樣的機會為奉獻者奉獻。”
望著馳援湖北的車輛遠去,感覺自己像個戰士
張瀟,是河北慈善聯合基金會邯鄲工作站負責人。3月4日,記者撥通他的電話時,他正忙著往鄉村送消毒物資。從正月初三到現在,張瀟一直沒閑著。
“我負責河北慈善聯合基金會從邯鄲運往湖北的物資調度。”找車,是張瀟遇到的最大難題,對接到第一個車隊就用了兩天多,把能發動的人都發動起來了。
“當時我除了睡覺,基本都在微信上掛著。為了不漏掉消息,所有群聊都設置了消息提醒。微信群一會兒發來消息,有司機師傅愿意去;一會兒又回復,家人不放心,不讓去……”張瀟說,那兩天里他的心就像坐過山車一樣起起落落。
“后來,一位志愿者聯系到魏縣的一個車隊,說給我們免費運送物資。我心里不踏實,生怕車定好了又去不了。”張瀟打電話跟對方再三確認,等對方說出馬上派車時,“懸著的心終于落地,真想朝著天空大吼一嗓子。”
車輛到位,連夜裝車,將近22時,第一車20噸物資順利出發,馳援湖北。張瀟望著夜幕中漸漸遠去的車燈,覺得像做夢一樣,他感慨:“志愿者是戰疫的堅實后方,但又何嘗不是沸騰的前線。”在這場“戰疫”中,他感覺自己真的像個戰士。
“截至2月20日,我們往湖北運送了十五六趟消毒物資。”張瀟說,那些免費運送物資的車隊特別值得致敬,“大車跑一趟湖北,油費最低也得4000多元。司機師傅們四五十歲的年紀,馬不停蹄,餓了就泡個方便面吃,回來啥也干不了,還得隔離。”
“其實疫情改變著每一個人。原來做志愿服務,會被人笑話說沒名沒利,太傻,現在我們每個人都被別人守護和幫助,也自然會生發出愛人之心。”支援湖北的工作告一段落,最近張瀟和他的志愿者團隊正在為邯鄲各縣籌集和發放物資,“我經常看到村口、小區執勤的、噴灑消毒劑的,都是穿著紅馬甲的人。”
張瀟說,他相信志愿者隊伍會越來越大,經歷這場疫情的孩子,明天也會成為奉獻愛心的志愿力量,就像非典中被保護的90后,如今成了我們的守護者。
做居民的守護人,做抗疫長城上的“守門磚”
買菜、跑腿、排查登記信息……在這個特殊時期,基層社區志愿者的守望相助,讓居民們生活多了一層保障,心里多了一份踏實。陳艷平,石家莊國赫紅珊灣社區的一位普通志愿者,社區管控一開始,她就主動報名加入志愿者隊伍,走上疫情防控一線,默默承擔起社區大門口疫情排查、登記、身體狀況詢問的工作。
有沒有發燒啊?近期家里有沒有親朋好友返石?有沒有和湖北籍人員接觸過?家里有采購方面的困難盡管和我們說,我們一定盡力去協調……這是陳艷平這些天說得最多的話。
2月初,小區一位浙江溫州返石的業主居家自我隔離,陳艷平就成了這戶人家的防疫守護人,體溫計、生活用品等必備物品都是由她送到對方家門口。“您要的菜已經放到門外了,疫情當前,請您加強疫情防護意識,不出門、勤通風、勤洗手,有任何需要找社區、物業。”一句叮嚀,卻很暖心。
2月7日,社區居委會開始進行業主信息統計,陳艷平戴上口罩,挨家挨戶發放表格,業主填好后放在門口,她再去回收,有效避免了人員接觸。
“疫情形勢嚴峻,很多外地員工不能按時來上班,居民區的排查責任重,志愿者的幫助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極大地緩解了物業一線防護人員的防控壓力。”說起這些志愿者的付出,石家莊深科物業總經理石益玲感慨頗多。
“疫情當前,有了這些志愿者的暖心服務,居家就不用出門接觸到其他人了,讓人感覺踏實、放心。”社區業主群里,業主們留言說出心里話。陳艷平去回收業主的信息登記表時,業主放在門外的表格上還放了一盒酸奶和一張張條,上面寫著:“感謝你們!有你們在,我們很安心!”
面對這些贊譽和感激,陳艷平反而害羞起來,“我只是幫大家買了點東西,做了點力所能及的小事,業主的反饋太貼心了,覺得做志愿服務太值了。”陳艷平說,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是抗疫長城上一塊“守門磚”,大家的守望相助,才有了我們的幸福和平安,這場“戰疫”中,我們都是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