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1月31日共青團石家莊市新華區委在網絡發布志愿者招募公告以來,報名志愿者累計200余人,累計服務3700余人次,這些志愿者分布在新華區疾控中心、街道社區執勤點位、網絡平臺、愛心餐廳,有序開展疫源地消殺、便民服務、網絡宣傳、愛心送餐等志愿服務。其中有00后返鄉大學生志愿者,有90后新青年志愿者,有80后為社區“疫”線工作人員免費送餐的夫妻志愿者,還有70后,60后……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者“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志愿者力量。
自2020年2月17日起,李成國、蘇丹丹夫妻每天為餐廳附近趙佗路街道和趙陵鋪路街道六個社區的防疫一線工作人員免費送愛心午餐,截至目前,累計送出240余份,他們表示:疫情不結束,送餐不停止。新華團區委特制作了微視短視頻,傳播正能量,同時希望帶動更多的愛心人士參與到志愿服務中來,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青春力量。
我叫王躍龍,2月1日通過共青團石家莊市新華區委報名成為了志愿者,每天在小區門口執勤,排查登記,測量體溫。剛報名當志愿者的時候并沒有想太多,只是想與當醫生的姐姐并肩戰斗,盡自己的力量做些事情,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一輩子國家能有幾次用到自己,當國家需要我的時候我不站出來,就會覺得自己白白生為一個中國男人。曾經想去當兵報效國家,但是種種原因未能成行。疫情當前,正好給了自己一個報效國家的機會。看著在一線工作的醫務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去抗擊疫情,自己做的這點事情根本不算什么。所以我一直告誡自己疫情不退,我們不退。只要國家不說解封,我就會一直在執勤點位守好門,保護好老百姓的安全。
魏志奪,新華區趙陵鋪路街道后太保社區兩委班子成員。疫情期間他除了做好本職工作,主動擔當社區志愿者,身先士卒沖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在小區和舊村口防疫點測溫、登記、值守在一線;做社區防疫宣傳志愿工作;為社區隔離人員送生活用品到家;夜班值守后不休息冒雨為社區聽障人士購買助聽器耳機電池等志愿活動。
魏志奪所在的后太保社區志愿團隊,有20多名黨員在防控人員缺少情況下主動請纓迎難而上,利用自己休息時間,堅守轄區內居民小區和舊村口防控點全天24小時輪班防控、日夜堅守在防控一線做志愿者。冬季是最寒冷的時候,大家從無怨言不怕苦不拍累發揮模范先鋒作用,充分體現了新時代共產黨員的風采。
劉利斌,新華區趙陵鋪路街道前太保社區黨總支書記。轄區內有前太保新區和前太保村,4000名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在他們守護范圍,要必須對居民負責。
疫情發生后,他與社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對舊村進行防控。對村里開展地毯式入戶摸排,舊村482戶,90%多是外來租住戶,這次疫情發生過后通過摸排了解有750人留在村里過的年。他對每戶每人的相關情況,建立臺賬,經常忙到深夜。對舊村出入人員每天測溫登記消毒宣傳防疫知識,不停地穿梭在新區和舊村之間,每天要走近兩萬步。生活必需品是基本的民生,為方便村里居民生活減少與外界接觸,他經常為居家隔離人員送菜上門;同時每天和其他志愿者組成消殺小分隊,對舊村進行消殺消毒。
在他的帶領下,社區干部組成的志愿團隊近50人奮戰一線,24小時輪班值守。他作為一名退役軍人退伍不褪色,帶領志愿者們始終扎牢社區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
姚建強是趙三街的黨總支書記。年前剛動了手術,身體還沒恢復過來。但是疫情發生后,他主動帶頭參加社區的志愿者活動,沖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在村口的測溫點堅守,執勤、測溫,始終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勸導村里的人員不要外出、要戴口罩,加強加大對疫情防控工作的宣傳。
姚建強還帶領村里黨員們成立了趙三街突擊隊,帶頭帶領大家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趙三街的黨員志愿者隊伍24小時值守在村口,嚴格把控著進出小區的大門,嚴防死守著社區第一道防疫這道關。
劉彥琴,新華區趙陵鋪路街道黨總支書記。社區老舊小區有4999戶,隨著疫情發展,社區防疫成為保障居民安全重中之重。
疫情發生后需要對小區門口進行布控,只留一個主出入口,封堵其余的出入口,對小區業主自有的機動車辦理臨時出入證、樓道等公共區域進行消毒等措施,安排專人進行24小時值班防控。劉彥琴向社區黨員、社區在職黨員、樓院長等發群倡議書,呼吁在重大疫情面前,共產黨員主動站出來,共筑聯防聯控防線。
在她帶領下迅速成立志愿者服務隊,近40名黨員在微信群內接龍報名。他們帶頭沖在防護疫情第一線,扎實做好防疫檢測、體溫排查;政策宣傳、穩定群眾情緒,增強了必勝信心。
史玉春,趙陵鋪路街道陽光社區黨總支書記。他所在的社區是一個家屬樓宿舍。他擔當志愿者,通過大喇叭廣播和張貼標語宣傳疫情防控工作,在小區值守點測溫、登記,為社區隔離人員送生活用品。史玉春組織社區在職黨員和退休黨員及樓院長組成陽光社區黨員志愿者突擊隊。堅守社區疫情第一道,“哪里有困難,哪里必定有共產黨員”是陽光社區志愿者們遵循的準則。
牛萬義今年70歲了,是趙陵鋪路街道太保路社區的一名居民,也是一名老黨員。疫情發生后他主動擔當所在小區志愿者,堅守小區安全,主動給小區居民測溫和登記。在牛萬義師傅帶領下,社區70多歲的老人們自發組成了志愿隊伍,守護著自己小區的安全。小區都實行封閉式管理,街面上的理發店都停止營業,牛萬義師傅義務給大家理發,彰顯老黨員新時期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新華區趙陵鋪路街道后太保社區廣大黨員積極報名參加疫情防控工作,76歲的魏同惠老人就是其中一員。大年初一后太保社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從2月5號開始需要給居民們辦理出入證和居民證,時間緊任務重,76歲的魏同惠主動請纓做志愿者。
出入證最初設計簡單、只有樓號和名字。隨著疫情的不變化,出入證內容要求更詳細,需要再次進行改進填寫。魏同會就堅持每天自己在居委會會議室填寫新證、蓋章、安裝、系卡扣。后來又為舊村留守租戶辦理出入證。一個新證出爐要好幾道工序,他每天早晨八點就來,忙到很晚才回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這次疫情中,經魏同惠老人書寫的小區居民出入證和復工復產證約1300余張,每一張卡片都是一份安全保障,每一張卡片上都凝聚著老人的愛心,每張卡片都彰顯著黨員的初心和黨性。老人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我是黨員,做志愿者,就要發一份光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