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工作,2020年河北省民政廳積極推動慈善事業、社會工作、志愿服務工作再上新臺階,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了千家萬戶:發出“動員令”,倡導全省慈善組織匯聚愛心,共同抗疫;啟動“暖心續航”“星火”等社會服務項目,為農村困難老人、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送去關愛;推動“四社聯動”,著眼解決社區治理難題……
15億元捐款捐物彰顯河北擔當
“倡導各級慈善組織發揮動員社會力量的優勢,匯聚人民群眾的愛心,為我省乃至全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1月28日,河北省民政廳發出“動員令”,號召全省慈善力量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不到24小時,河北省慈善總會就收到了一筆總額1000萬元的捐款。隨后,我省眾多的愛心企業、愛心機構、愛心人士紛紛慷慨解囊。他們中,有的捐出了現金,有的帶來了防護服、口罩、消毒液,還有的送來了方便面、礦泉水、火腿腸……
涓涓細流,亦能匯成海洋。截至4月10日12時,河北省慈善總會共接受新冠肺炎防控專項捐贈款物2386.18萬元,其中善款2024.67萬元。與此同時,全省慈善力量都積極行動起來。截至4月15日,全省131家慈善組織和160家紅十字會累計接收捐贈資金12.1億元、接收物資折價3.23億元。
2月7日,省民政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慈善捐贈管理的通知》,對捐贈款物的接收、使用做出嚴格規范,要求各慈善組織及時公開捐贈信息。
在這背后,成立于2019年的省民政廳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處,已經在促進河北慈善事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道路上進行了不斷探索。
組織人員深入調研,并據此撰寫了《關于我省慈善事業發展的調研報告》,上報省政府,形成決策參考;落實省深改辦要求,出臺《貫徹落實〈慈善組織保值增值投資管理辦法〉的意見》,進一步規范慈善組織投資活動;推動渤海信托“大愛無疆抗擊新冠肺炎慈善信托”項目完成備案,填補了我省慈善信托項目的空白;組織開展了城市社區舊物捐贈箱清理活動,清理規范3萬余個,受到了民政部慈善社工司充分肯定。
截至2019年底,河北全省已有慈善組織331個,同比增長193%;其中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66個,比上一年增加52個;慈善項目備案30個,同比增長114%。
為了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省民政廳決定,今年要繼續組織動員,積極搭建平臺,引導社會慈善資源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省委領導對省民政廳的做法給予批示肯定。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十四五”規劃謀劃之年。按照我省計劃,將出臺《河北省促進慈善事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指導各市結合本地實際,細化推進措施、落實工作責任,確保三年目標如期實現。
為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省民政廳今年還把抓落實和謀創新列為工作重點。一方面,要組織開展《慈善法》落實情況“回頭看”專項行動,加強《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等培訓,嚴格行業監管和信息公開。另一方面,還要研究制定慈善守信和激勵政策,建立涵蓋全省慈善組織、志愿服務組織的管理體系,健全慈善統計等管理制度。大力推動“互聯網+慈善”,大力發展慈善信托業務,研究探索設立社區公益基金。
近年來,河北省已經獲得五個中華慈善獎,涌現了一批熱心慈善事業的集體和個人。今年,河北將進一步培育公益慈善品牌。省民政廳計劃組織開展“中華慈善日”專題宣傳,年內將推出河北省“慈善排行榜”。
“四社聯動”探索河北社會工作新路
“人老了,沒用了”“沒事兒干了,地也種不了,每天就靠墻曬太陽”一些農村老人常掛在嘴邊上的這些話,折射出他們進入晚年后自我認同感和價值感降低,精神世界正遭遇波折。
關注到這一現象之后,一群社會工作者開始走近他們,給老人們播放電影,組織他們唱歌、跳舞、做手指操等,為他們單調的生活增添了色彩,用溫暖和關愛緩解著他們的孤單和無助。這就是省民政廳實施的“暖心續航”社會服務項目——通過購買專業服務,為農村困難老人,尤其貧困、空巢、高齡、失能、失獨等特殊群體送去關愛。
在這個項目中,通過社會工作機構所運用的專業理念、技巧和方法,為老年人提供關愛保護、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同時積極搭建老年人參與社區治理的平臺,探索可持續的農村困難老人社工服務模式。
省民政廳高度重視社區治理創新,2019年還在全省9個設區市的城鄉社區,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發包26個“星火”專業社工服務崗位采購項目(簡稱“星火”項目),用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社區志愿服務“四社聯動”的探索,助力河北省社會治理創新試點。
這一項目旨在撬動社區內生力量,以社區問題與居民需求為出發點,培育社區社會組織,激發社區活力,豐富社區服務供給,解決社區矛盾糾紛。為實施上述兩個項目,去年省級財政投入1080萬元用于購買服務,為2400名農村“三留守”和困境人員提供了專業社工服務。
在河北,過去少為人知的社會工作,正在煥發出勃勃的生機和力量。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省社工服務機構已有206家,比2018年增長1.8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49350人,同比增長41%;社會工作崗位達20879個,比2018年增長1.4倍。
省民政廳不斷創新思路,積極推動社會工作事業發展。2019年,該廳重點加強了社工人才隊伍建設:出臺了《河北省社會工作者繼續教育辦法》,上線運行了社會工作網絡教育平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對21名優秀社工人才開展了為期一年的跟蹤督導培養。
承擔了省委人才辦“人才強冀”工程——太行計劃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項目,培養2700多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獲評該項工程二等獎;聯合河北大學共同承擔《河北省農村社會工作模式研究》,獲2019年全國民政政策理論研究三等獎。精心組織社會工作職業考試,去年全省8873人報考,同比增加29.72%;其中1536人成為新生力量。
2019年,河北的社會工作者,已經在多個重要領域取得了不凡的成績。省民政廳以“三區計劃”和“牽手計劃”為抓手,選派20名專業社會工作者到貧困地區開展專業服務,京冀兩地選派22家機構在貧困縣實施了社會工作服務項目,成效顯著。還通過“福彩助學”“福彩暖冬”活動,投資2500萬元,救助就讀大學本科的寒門學子3643人和5000個低保特困家庭。
河北還在社會工作服務社區治理上進行了有益探索,推進“四社聯動”,培育發展新型農村社會組織,各地建成鄉賢理事會近2萬個,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組織8.8萬個。
疫情來臨之后,河北社工更是沖鋒一線,充分發揮社會工作在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中的專業優勢,有66家社工機構、600多名社會工作者提供了心理支持和危機干預等專業服務。
今年,省民政廳對社會工作再部署,提出要進一步提升政治站位、發揮專業優勢、服務重點工作,并劃出了工作重點:加快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加快社工機構建設,全力推動社工崗位開發設置,全面強化執法監管。
省民政廳印發了《關于民辦社工機構登記有關問題的通知》,將市、縣(區、市)社工機構登記注冊資金由20萬元分別降至2萬元、1萬元,并推動為民辦社工機構登記提供便捷服務,確保我省《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2—2020年)》提出的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省民政廳還決定,加強養老、兒童、社救等專業社工人才培養,抓好社會工作者繼續教育培訓,實施崗位技能提升和知識更新工程,為民政實務領域提高服務質量培養人才。
620多萬注冊志愿者傳遞河北溫暖
志愿服務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省民政廳高度重視志愿者和志愿服務事業,不斷提高對新時代志愿服務重要性的認識,全力破解志愿服務發展的難題。廳長趙文海帶頭,省廳全體同志集體學習了中央有關志愿服務重要指示精神,明確了7項工作安排和3方面要求。省民政廳還專門印發《關于切實保障志愿者合法權益的通知》,來保障志愿者合法權益。
截至2019年底,全省實名注冊志愿者已達620.4萬人,注冊志愿服務團體3.9萬余個,志愿服務項目14.7萬余個,服務總時長達到6749.8萬小時。他們活躍在燕趙大地之上,盡職盡責,無私奉獻,為社會傳遞著正能量。他們的身影出現在脫貧攻堅、環境保護、文物保護、法律援助、應急救援、助老、助幼、助殘、助困等各個領域,為弱勢群體送去溫暖。
為更好服務2022北京冬奧會,張家口市的志愿者出現在北京“熱血跑沸京城”公益跑、2019深圳國際馬拉松等賽事現場,提供應急救護保障,提升服務能力。今年以來,全省有10萬多名志愿者參與疫情防控,直接服務城鄉社區居民50多萬人次。
讓奉獻愛的人也得到愛。省民政廳不斷出臺舉措,關愛這些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前行者、引領者。2019年,省民政廳組織舉辦了全省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專管員培訓。最近,又按照民政部通知要求,為3.7萬多名一線疫情防控志愿者贈送了保險。
2020年,省民政廳將從多方面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發展。其一,要加強對志愿服務活動的規范指引,已經組成工作專班,著手《河北省志愿服務條例》修訂工作方案,目前已列入省政府二類立法計劃。其二,將圍繞“三個聚焦”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著力打造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其中,張家口市要圍繞服務冬奧,認真組織開展“雙工攜手 助力冬奧”活動,全力打造“六個一”工程。還要梳理城鄉社區志愿服務需求事項清單,加快構建社區志愿服務平臺,推動學雷鋒志愿服務站點建設,實施一批“接地氣”的社區志愿服務項目。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省民政廳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創新工作思路,緊緊圍繞“1244”工作思路,以黨的建設為統領,堅持問題和目標導向,強力推進黨委、政府高度關注、事關打好“兩個收官戰”的重點工作,推動全省慈善事業、社會工作、志愿服務工作再上新臺階,用心用情用力,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傳遞到千家萬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