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想學書法、繪畫怎么辦,智能手機不會使用怎么辦……這些問題在秦皇島市北戴河英才社區都可以輕松解決,只要居民按照個人需求“點菜”,英才社區文明實踐站點就會“送單”,志愿服務隊“接單”后,教師志愿者就會“送課上門”。
群眾需要什么,實踐站就提供什么;群眾在哪里,實踐活動就延伸到哪里。作為秦皇島北戴河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9個直屬站點之一,英才社區智慧養老站結合社區老齡化實際,整合各類資源,搭建起居家養老智慧服務平臺,將實踐站打造成為群眾家門口的服務站。
一鍵多聯 搭建好文明服務平臺
韓月萍像往常一樣來到英才社區老年日間照料站參加縫紉社活動。256平米的老年日間照料站里,多功能活動器材、樂器音響、理療設備、讀書角等一應俱全,“夏天不熱、冬天不冷,還有各種專業設備,徹底解決了我們缺乏活動場地、設備的大難題。”韓月萍滿心歡喜地說。
“社區現有居民6400人,6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1536人,高質量養老成為社區居民的主要訴求,但僅靠社區10余名工作人員遠遠不夠。為解決這個難題,社區上聯北戴河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下聯居民具體需求,橫聯物業、網格以及全區各職能單位,構建起一鍵多聯、‘1+1+N’的多元化文明服務大平臺,讓居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英才社區負責人魏文麗說。
按需下單 建立社區治理新秩序
“因為疫情小區封閉了,那時候沒辦法出門心里很憋悶,還好有‘鄰里幫扶’,住在對門的臧艷珍幫我買菜,打電話陪我聊天,像親妹妹一樣。”獨居老人王愛珍感動地說。在英才社區,這樣一對一結對幫扶的“鄰里幫扶”有20余組,一對一精準式幫扶讓老人晚年生活有了依靠,同時社區對60歲以上老人進行了詳細的檔案登記,搭建起計生、社會醫療、勞動保障一站式平臺,辦證不出社區,補貼及時發放。社區還組織起舞蹈隊、腰鼓隊、合唱團、樂器隊,每逢活動日,你方唱罷我登場,熱鬧非凡,如今已有10余支群眾文藝團體在社區鼓勵幫扶下發展壯大,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切實讓轄區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人老了,手也不靈活了,智能手機總用不明白,社區老年課堂專門為我們開設了智能手機使用培訓班。你看,這是我的書法作品,我也會發朋友圈了。”74歲老人鄭福一提到社區開設的老年大學就特別開心。依托駐區大學資源,每學期社區都會專門開設一個貼近老年人生活需要的課程,書法、繪畫、手工、智能手機應用,每一課都開到了老年人的心坎上。
志愿服務 讓文明新風不斷傳遞
“我也想發揮點余熱,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68歲的退役軍人薛福利不甘只被志愿者照顧,也加入到志愿服務隊伍中來,在他的號召下,成立了“福星義務理發工作室”,定期為敬老院老人、環衛工人、不便外出的居民義務理發。如今,“福星義務理發”已成為北戴河叫得響的志愿服務品牌。
目前,社區已建成黨員志愿服務隊、巾幗志愿服務隊、環保志愿服務隊等7支隊伍,百余名老年人參與到治安巡邏、矛盾排調、慰問演出等多項社區志愿服務,每年開展大小公益志愿服務活動百余次。
據悉,英才社區下一步將探索建立‘一站式’養老助老為老服務體系,從衣食住行、娛樂、健康等方面為老人提供全面的服務,通過‘互聯網+養老’,實現養老需求和服務供給的精準匹配和服務定位,提高為老服務能級,讓轄區老年人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