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邢臺市清河縣結合“三創四建”活動的開展,著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通過打造以“金牌大柜”“守望鄉鄰”等為特色的志愿服務項目,為加強鄉村治理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
“因為孩子打架,你們兩家大人在大街上吵鬧,街坊鄰居怎么看你們?都先消消氣,好好想想……”近日,清河縣油坊村黨支部書記宋宏偉解決了一起鄰里糾紛。如今,他還有個新身份——“金牌大柜”志愿者。
“金牌大柜”是清河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推出的十大精品志愿服務項目之一。該縣將各村信訪調解員、新鄉賢、道德評議、紅白理事等人員,吸收到志愿服務隊伍,設立“金牌大柜”組織,推行“大調解”模式,解決基層紅白事大操大辦、家庭矛盾、鄰里糾紛等問題,培育引領文明新鄉風。
如今,“金牌大柜”志愿服務項目影響越來越大。油坊鎮“金牌大柜”志愿服務項目啟動以來,利用各村黨支部書記、德高望重老黨員、鄉賢調和化解各類矛盾糾紛500余起,有效維護了社會穩定。
“謝大爺,你的殘疾補貼下來了,你收好。”清河縣康莊社區的謝振魁患腦出血留下后遺癥,志愿者張冬冬幫他辦理了殘疾補貼。
張冬冬是康莊社區的代辦員,作為黨員,她除了包聯謝大爺一家外,還包聯了其他10余戶人家,誰家有難事都愛找她。
清河縣依托“黨建+服務”模式,發揮黨員志愿者作用,定期走訪了解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能解決的在本村文明實踐站解決,不能解決的上交鎮、縣文明實踐中心(所),在解決群眾實際困難中化解基層矛盾。
在葛仙莊鎮,每個村都成立了黨員志愿服務隊,實行“黨員志愿者包片聯戶”制度,按照“居住相鄰”原則,每名黨員聯系10戶左右的群眾,每個月至少到群眾家里走訪一次,及時發現并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矛盾。目前已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350余件,化解基層矛盾180余件。
離退休干部是社會寶貴財富,發揮離退休干部等“五老”的積極作用,清河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招募他們加入志愿服務隊伍,成立鄉賢志愿隊。他們既是理論政策的宣講員,又是農村矛盾的調解員,還是文明鄉風的弘揚者。目前,全縣6個鎮都建有鄉賢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