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餐桌,大文明。連日來,衡水市武邑縣文明餐桌小監督員、“五老監督員”、社區志愿者監督員、食品和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監督員等紛紛上崗,全民爭做“餐桌節約”代言人,餐飲節約美德蔚然成風。
“今天我們家吃燜面條,奶奶、爺爺和我用一斤豆角和一斤面條就夠了。”近日,在該縣“文明餐桌小監督員”張梓琳的家中,她根據家庭成員的用餐量制定“綠色用餐計劃”,對配餐原料進行稱重,吃多少做多少,和奶奶一起做詳細記錄,做到勤儉節約。
在武邑縣,除有20余名“文明餐桌小監督員”在家中上崗,合理安排家人飲食用量外,該縣還充分發揮“五老監督員”的作用,每天挨家挨戶宣傳“光盤行動”,制止餐桌浪費。同時,該縣還安排“社區志愿者監督員”持證上崗,每天到各大飯店,倡導“適量點餐,用餐打包”行動,并積極向食客推薦小份菜點餐,推廣分餐制,積極營造“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用餐氛圍。在他們的帶動下,該縣各大酒店餐桌上,“不剩菜、不剩飯”“光盤行動”“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宣傳標語隨處可見,部分飯店推出半份菜,在用餐人少的情況下,店家還會建議消費者采用份飯制,并對剩餐提供免費打包盒。
合理消費、文明用餐的意識不僅需要全民共建,也需要監管部門的督導。該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逐步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對做不到勤儉節約、定量點餐的餐飲飯店一律嚴肅處理,“通過加大宣傳和執法力度,我們縣節儉之風漸成。拿婚宴來說,原來餐桌上講究十個菜加十個碗,還得添餃子,每桌消費不低于千元,通過對各飯店婚宴安排的嚴格管控,現在每桌最多點十個菜,消費不能高于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