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清河縣結合“三創四建”活動,著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通過打造“金牌大柜”“守望鄉鄰”等特色志愿服務項目,為加強鄉村治理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
清河縣葛仙莊鎮培育“宣講名嘴”。清河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供圖
“金牌大柜”調解基層矛盾
“因為孩子打架,你們兩家大人在大街上吵鬧值得嗎?讓鄰居怎么看你們?都消消氣,回去好好想想,明天來找我。”近日,清河油坊村的黨支部書記宋宏偉就化解了一起鄰里糾紛。如今,他還有個新身份——“金牌大柜”的志愿者。
“金牌大柜”是清河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推出的十大精品志愿服務項目之一。他們將各村信訪調解員、新鄉賢、道德評議、紅白理事等人員吸收到志愿服務隊伍,設立“金牌大柜”大管事組織,推行“大調解”模式,解決基層紅白事大操大辦、家庭矛盾、鄰里糾紛、信訪穩定等一系列問題,提升鄉村自治能力,培育和諧文明新鄉風。
“金牌大柜”志愿服務項目推行以來,各村志愿組織紛紛發揮作用,將各類矛盾紛紛化解,并推動移風易俗、道德建設、基層信訪等工作。如油坊鎮“金牌大柜”項目啟動以來,利用各村支部書記、德高望眾老黨員、新鄉賢調和化解各類矛盾糾紛500余起。對于調解結果,基層群眾既服氣又滿意,沒有一例因矛盾引起的上訪事件,實現了轄區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大大提升了鄉村治理能力,有效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守望鄉鄰”做好貼心服務
“謝大爺,你的殘疾補貼下來了,你收好了。”
“閨女,多虧了你,要不俺真不知道該怎么辦。”
去年,清河縣康莊社區的謝振魁患腦出血留下后遺癥,他的聯戶黨員志愿者張冬冬多次跑鎮上為他辦理殘疾證。
張冬冬不僅是康莊社區的代辦員還是一名黨員志愿者。他負責包聯的10余戶人家,誰家有困難事都愛找她。“一些老人在辦理養老保險申請、高齡補貼、殘疾證等事項時,不知道該怎么辦、去哪里辦、該填的表不會填。”張冬冬說,有時需要去鎮上或縣里跑好幾趟。
清河縣在推進鄉村治理上,還實施了“守望鄉鄰”精品志愿服務項目,依托“黨建+服務”模式,發揮黨員志愿者作用,定期走訪了解收集群眾身邊的“三心”事,能解決的在本村文明實踐站解決,不能解決的上交鎮、縣文明實踐中心(所),在解決群眾實際困難中化解基層矛盾。
在該縣的葛仙莊鎮,每個村都成立了黨員志愿服務隊,實行“黨員志愿者包片聯戶”制,按照“居住相鄰”原則聯系10戶左右的群眾,每個月至少到群眾家走訪一次,及時發現并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的困難和矛盾。據統計,該鎮“守望鄉鄰”項目實施以來,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350余件,化解基層矛盾180余件,有效維護鄉村社會和諧穩定。
“鄉賢自治”奏響時代之聲
離退體干部是社會寶貴財富,他們既通曉國家大政方針,又在村里有一定威望,誰家有難事總愛找他們。為積極發揮離退休等“五老”干部作用,清河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廣泛招募離退休干部加入志愿服務隊伍,成立鄉賢志愿隊,號召他們回鄉做農村的新鄉賢。他們回村后既是理論政策的宣講員,又是農村矛盾的調解員,也是文明鄉風的弘揚者。目前,全縣6個鎮都有自己的鄉賢隊伍,300余個村基本達到村村有鄉賢。
63歲的許愛國就是清河縣謝爐鎮的一名鄉賢志愿者。每個月,她都會抽出幾天回老家,和村里留守、孤寡老人吃頓飯,了解了解他們身邊有什么難事,邀請文藝志愿者表演節目,將國家理論政策通過快板、小品、相聲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送到鄉村百姓身邊。
目前,該鎮的鄉賢志愿者80多人。他們共同組成了獨具特色的“鄉賢文化志愿服務隊”,經常積極參與村里的環境整治、文明創建、糾紛調解等工作,有效提升了鄉村治理能力,奏響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時代之聲”的交響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