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日報訊(記者邢云 通訊員孫貴強)如何在文明實踐中提升鄉村自治能力?清河縣以“三創四建”活動為載體和抓手,積極探索、努力創新,組織廣大志愿者開展一系列“微服務”,凝聚了文明“大能量”。
退休干部許愛國是清河縣謝爐鎮的一名“鄉賢”志愿者。每個月她都會抽出幾天到前廟村,請留守、孤寡老人吃頓飯,了解他們有什么難事,還邀請文藝志愿者表演節目,將國家政策通過快板、小品、相聲等形式傳遞給村民。
目前,在謝爐鎮,像許愛國這樣的“鄉賢”志愿者有80余人,他們組成獨具特色的“鄉賢志愿服務隊”,積極參與村里的環境整治、文明創建、糾紛調解等工作,在傳播文明新風、推動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鄉村,群眾在哪里聚集,我們就在哪里組織惠民演出。”清河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縣利用遍布城鄉的“小舞臺”,通過“文藝節目+理論政策宣講”的形式,將理論轉化為“大土話”,將“大道理”編成“小節目”,身邊人演身邊事,讓百姓愿意看、看得懂。
同時,該中心還推出“金牌大柜”等精品志愿服務項目。各村黨支部書記和德高望重老黨員、老干部,以及年輕的優秀黨員等發動起來,定期走訪了解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有針對性地開展扶貧濟困、安老救孤、賑災助醫、行善助學等“微服務”,逐步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不僅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還讓新思想、新文明、新風尚更容易地傳播到鄉村、社區群眾心里,有效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