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日報訊(記者劉禹彤 通訊員劉佳利)“這兒的葡萄顆粒飽滿,皮薄肉厚,很甜……”近日,在灤州市古馬鎮的葡萄大棚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志愿者們化身帶貨主播,在鏡頭前向廣大網友推銷家鄉的特色農產品……這只是灤州市扎實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的一個縮影。
為了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為精神文明城市創建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近年來,灤州市扎實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2019年,灤州市入選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市)后,構建起市級中心、鎮(街道)級所、村(社區)級試點站三級設置體系,搭建了“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健康推進與體育服務”五大平臺,組建“群眾身邊不走”的文明實踐志愿者隊伍,形成了縱向涵蓋市、鎮(街道)、村(社區),橫向輻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群團組織及社會各類公益團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網絡。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和群眾需求,以志愿服務為基本形式,依托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把握“傳、評、幫、樂、建”的實踐路徑,廣泛開展了分眾化、菜單式、可持續的文明實踐活動。
目前,隨著1個市級中心、14個鎮(街道)級所及346個村(社區)級試點站的命名成立,灤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矩陣已構建完成,注冊的志愿者人數達9萬余人。重點打造的精品志愿服務項目達180余個,組織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1000余場次,參與志愿者46000余人次,受益群眾10萬余人次。其中,“灤品直通公e線”——志愿服務隊幫幫團志愿者助農帶貨直播、“興農”技能網絡大課堂、“老爺爺報告團”以及“向日葵”四點半小課堂等項目受到了社會及群眾的廣泛好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灤州市志愿服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