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一個城市,同一個房間,不同的是躺在床上的人。
4天前,內丘女醫生李曉蕾成功“捐髓”,為一名患白血病的孩子帶來希望。
4天后,依然是這間采集室,267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液從“90后”冀冰冰血液里分離出來,它也將挽救一名白血病患兒的生命。
“我的爸爸是‘五星級志愿者’”
從冀冰冰趕赴石家莊的那一天,爸爸冀英群就一直陪在身邊。
說起冀英群,他是紅十字會圈里的“名人”。冀英群從2002年開始無償獻血、捐獻血小板,至今已經有200多次了。
不但如此,冀英群還是紅十字會志愿者,不僅在隆堯縣老家自發組織公益活動,還經常到石家莊參加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服務,兩次獲得中華骨髓庫“五星級志愿者”。曾兩次獨自一人,飛馳千里,將采集好的造血干細胞懸液護送到患者所在地。
每次有捐獻者捐獻成功,冀英群都會送上一份禮物,這次也不例外,只不過接受禮物的是自己兒子。
“兒子圓了我的心愿。”冀英群說,早在2007年,冀英群就已經報名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但一直未能配型成功。這次兒子捐獻成功,冀英群激動不已。
他說:“沒有比救人更有意義的事了,我今年50歲了,按照規定55歲之前都可以捐獻造血干細胞,希望自己55歲之前,還能有捐獻的機會。”
兩名白血病患兒有了生的希望
10月26日,早上9時,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干細胞采集室里,兩支粗粗的針頭分別扎進冀冰冰雙臂。
冀冰冰今年29歲,是一名保險員。2017年,加入中華骨髓庫,今年7月,接到初配成功的消息。
一秒、一分、一小時、兩小時……血液在機采下不斷地奔涌、回流。13時20分,經過4個多小時采集,267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液被分離出來,裝入了專用儲存箱。當天下午,這些鮮紅的造血干細胞將輸入到一名9歲白血病患兒的體內。
冀冰冰成為本市第27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也是目前最年輕的捐獻者。
“4天,我和李曉蕾姐姐都捐獻成功,我們都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冀冰冰說:“我們全家還為那個患兒準備了一些禮物,祝福那個孩子,我仿佛看到了不久的將來,那個患病的孩子背著書包上學的模樣。”
期盼更多的“李曉蕾”、“冀冰冰”
4天,連續有兩名捐獻者,引起社會各界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關注。市紅十字會的辦公室里,電話也一直響個不停。
“被他們感動,覺得他們很偉大。”市民張紅麗說,以前不太了解,看了捐獻者的事跡了解到“捐髓”對身體并沒有傷害,自己也想加入到志愿者行列。
“咨詢和報名的人很多。”市紅十字會專職副會長馮軍利說,市民對捐獻造血干細胞越來越了解,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目前,全市已經有近萬名造血干細胞志愿者在“捐髓”的路上等待。
馮軍利說,年齡在18—40周歲,身體健康,只要采集8—10毫升血樣,就能成為一名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希望也期盼更多的“李曉蕾”、“冀冰冰”的出現,有更多的白血病患者能得到救治。咨詢電話:2268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