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雪峰,1966年2月出生在黑龍江省克山縣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童年時期,父親任縣畜牧醫院院長,母親是縣人民醫院婦產兒科醫生。父母的正直和善良,潛移默化地感染著他。
帶團隊,他是公益狂人
大學畢業后,翟雪峰從事高校教育工作,后因眼疾嚴重,離開了一線教育崗位。2017年3月,翟雪峰調入河北中石油中心醫院從事運營管理。出于對社會責任的擔當和公益事業的熱愛,在完成本職工作之余,翟雪峰于2017年5月28日創建了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民間微信群“廊坊愛心公社”,后經批準注冊成志愿服務組織。
為帶好團隊,翟雪峰幾乎把全部業余時間都用在了凝聚群智上。熬夜起早已成了家常便飯,志愿扶貧的前夜時常凌晨兩三點鐘醒來,思考著每一步驟和環節。因長時間管理微信群,本來不好的視力又嚴重下降。家人心疼地稱他為“傻子”“瘋子”,還有群員稱他是“公益狂”。
三年時間,“廊坊愛心公社”從一個民間微信群,發展到市級先進志愿服務組織,翟雪峰憑著老黨員的初心使命,引領、帶動身邊的幾百名有識之士一起從事志愿服務。
助扶貧,他是暖心爸爸
2017年11月,團隊把籌集到的資金、幾十件新羽絨服、新毛毯和米面糧油等生活用品送到永清縣起村,精準幫扶32戶貧困家庭。雖然順利完成了這次活動,但在回程的路上,翟雪峰卻和大家討論,送錢送物這樣的扶貧是淺層次的,救急不救貧,尤其是農村貧困家庭中的孩子與城鎮孩子學前教育的差距。深諳教育之道的翟雪峰,立即召集公社核心人員開會,形成共識:針對貧困家長“家貧子讀書”和“不輸起跑線”的渴望,公社確定了籌資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學齡前兒童的志愿服務項目。
2018年4月15日,團隊發起廊坊市學齡前貧困兒童教育救助活動,先后共收到愛心款92718元,第一時間交到廊坊慈善總會。在市扶貧辦、教育局和民政局的協調下,從全市122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學齡前兒童中,選出“55+1”名作為幫扶對象,幫助他們上學。
那一年,翟雪峰驅車數千里、冒著酷暑,利用三個月的雙休節假日,走訪了7個區縣、50個自然村,把愛心款逐一送到貧困家庭手中。為使善款真正用于學前教育,志愿者們不怕麻煩和辛苦,對這些兒童進行追蹤回頭看,每三個月就去看望一次。翟雪峰還發揮特長,為孩子們教授課程。“東爸爸(翟雪峰曾用名翟向東),我會好好學習,照顧好爸媽”“東爸爸,我想你了”“東爸爸,我還想聽您講課”受助的孩子們發來微信,讓翟雪峰感動不已。
在無一分錢經費、無一專職人員的情況下,翟雪峰在完成本職工作之外的時間,完全憑著一名老黨員的信念和愛心,付出了難以想象的心力,克服嚴重的眼疾,帶領著三百余人的愛心團隊,擔當起社會責任,在志愿服務、慈善公益路上,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
2019年10月,中華慈善總會專門為翟雪峰頒發了“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播正能量、促進社會和諧做出貢獻”榮譽證書,彼時,正值國慶節期間,這位志愿狂人仍在不知疲倦地為貧困孩子們奔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