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廊坊市文安縣自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以來,堅持“以上率下、以下為主、以點帶面、全域推進”的工作思路,以志愿服務為主要形式,以志愿者為主體力量,建立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長效機制,吸引更多志愿者扎根農村、服務基層。
在文安縣趙各莊鎮趙各莊村,有一支家喻戶曉的志愿隊,趙各莊村志愿隊。早在2017年,趙各莊村志愿服務隊就已經成立。2019年11月,在文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支持下,趙各莊村志愿服務中心正式成立。
隨著隊員規模的不斷擴大,趙各莊志愿隊在發展中逐漸探索出一套更好的管理模式,他們每個月都要列出志愿服務計劃,并實行了志愿者紅星榜制度,激勵隊員們去做更多的好事。同時,志愿服務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包括“義務勞動服務”“助殘志愿服務”“移風易俗義務宣傳活動”“學雷鋒活動”“孝老愛親餃子宴”“慰問孤寡老人”“義務救火服務”等等。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趙各莊志愿隊踴躍參與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工作中,擔負起了全村外來人口排查和24小時村口執勤,以及全村消殺工作。無私地堅守,為村民筑牢了一道生命安全防線。
成立兩年多以來,趙各莊村志愿隊共開展了60余次志愿服務活動,涉及敬老、扶貧、助殘、人居環境整治、公益宣傳等方方面面,新時代文明之風正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村民們。
趙各莊村志愿服務隊僅是文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自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以來,文安縣探索形成了“三級設置、六大平臺、七項內容”的建設模式和以“傳、評、幫、樂、建、融”為內容的文明實踐路徑,打造出了文明實踐的文安范本。
在不斷推進、優化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中,文安縣堅持把工作隊伍和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建設作為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重要內容。在縣域內,文安縣構建以縣級志愿服務總隊為中心,橫向覆蓋各行業系統、縱向貫通縣鄉村的志愿服務組織體系,形成“一張網”;橫向為“縣級總隊和單位分隊、社會分隊”,縱向為“縣級總隊、鄉鎮支隊和村級大隊”。
同時,組建了文安縣志愿服務聯合會(協會),以社會組織的形式吸納社會各類志愿服務組織,形成社會分隊。鄉鎮支隊由鄉鎮黨委政府各部門組建;村級大隊以行政村為單位,根據條件組建志愿服務大隊,村“兩委”主要負責人擔任大隊長。分隊、支隊按“8十N”模式設置隊伍。即:組建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文藝服務、助學支教、醫療健身、科學普及、法律服務、衛生環保、扶貧幫困等8支常備隊伍,根據部門職責職能和自身優勢,組建N個特色隊伍。
文安縣還積極探索精準、高效、常態的志愿服務機制,廣泛招募鄉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員和先進人物等縣鄉村三級文明實踐志愿人員,讓更多的人擴充到志愿服務隊伍中來。
目前,文安縣已完成三級設置、六大平臺、250個試點所站建設任務,占全縣村、街的65%。在文明實踐活動開展方面,圍繞傳、評、幫、樂、建五條實踐路徑,推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蓬勃開展。
此外,文安縣還積極推動好人好事評選,按照每月評選好人,每季度發布好人,年終表彰好人的制度,對推選出的村民實施精神和物質方面的雙重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