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第一關鎮東洼子營村村委會門前,村干部和村民20余人組成志愿服務隊對全村開展定期大掃除。志愿者們分散到村里的大街小巷清理花壇雜草、清掃街道垃圾、擦洗垃圾桶等。
村民楊運福是志愿服務隊的一員,每次活動他都參加。談起村里的變化,樸實的他話多了起來,“以前村里衛生狀況差,垃圾亂丟亂倒,看著讓人發愁。最近幾年,村里換了新面貌,拿綠化來說,家家門前都有小花園,一年三季有花開,放眼望去,別提多舒心了。”
為了使改造提升后的農村衛生環境得以長效保持,激發村民共建共享的熱情,2018年東洼子營村組建了以黨員為主體的志愿服務隊,每周至少做一次志愿服務,打掃村內衛生,清理衛生死角,保持村莊整潔。
“目前,志愿服務隊共有20多人,黨員帶動作用明顯,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進來。”東洼子營村黨支部書記鄭立娟介紹說,按照農戶門前“五包”要求,村民負責自家門前區域的衛生、綠化、美化、看護、秩序。志愿者在志愿服務的同時,對村民門前“五包”內容進行檢查,指出不合格的地方讓村民改正,提高村民的自覺意識,逐漸形成了農村環境規范化管理的局面。
為全面改善農村環境衛生狀況,從短期集中攻堅到長效管護機制兩個方面取得成效,山海關區先后印發了《縣級領導包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通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管理辦法(試行)》《農戶門前“五包”責任制管理辦法(試行)》以及《村規民約》范本等系列規章制度,為村莊環境衛生保持在制度上做了細致的安排。
推行網格化管理的同時,山海關區建立了定期開展志愿服務的制度,要求各村根據黨員群眾的實際情況,建立黨員、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以及群眾組成的志愿者服務隊伍,由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帶頭,定期組織開展村莊清潔志愿服務活動,開展衛生集中清理、門前“五包”檢查等,志愿者服務活動原則上每月不少于2次,并記入黨支部活動手冊。此外,還將志愿者服務活動作為基層黨建的重要內容,使村級志愿者服務活動成為展示黨員先進性的陣地、考驗黨員積極性的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