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適應社會發展新形勢、城市管理新要求、居民需求新變化,進一步提升社區建設水平,叢臺區圍繞“特色鮮明、區域領先、成效顯著、居民滿意”工作目標,大力實施“一社區一特色一品牌”建設,培育出一批居民滿意、各具特色的“幸福社區”。
“紅帽一刻鐘”送服務
居民無論大事小情,只需一個電話,社區“小紅帽”志愿者就會在一刻鐘內來到居民身邊。
“紅帽一刻鐘”是聯西街道永勝里社區的志愿者組織,成立于2015年3月,主要由該社區的樓院長、黨員、居民、水電工和社區工作人員組成。因接到求助后一刻鐘內趕到現場、服務熱情、及時而得名。
在永勝里社區,絕大多數樓院建于上世紀80年代,基礎設施年久失修,缺乏物業公司管理,自來水管道爆裂、下水道堵塞等現象時有發生,給居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由于社區面積不大,社區黨總支書記胡彩萍上任后,牽頭成立了“小紅帽”志愿服務隊,由居委會把沒人管的事情都管了起來。
疏通下水道、清理小廣告、拔草、更換路燈、調解鄰里糾紛……幾年來,“紅帽一刻鐘”共為居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500余件,扶老助殘400余人次,清理小區中死角垃圾50余噸,服務時長達10萬小時以上,受到社區廣大居民群眾的一致好評,并獲得“河北省青年志愿服務優秀項目獎”榮譽稱號,成為永勝里社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我們面對的都是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如果處理不及時,也可能引發大矛盾,影響社區和諧穩定。”胡彩萍說,為讓社區更美,居民更和睦,小紅帽志愿者將一直活躍在居民身邊。
“愛心窗簾”助矜寡
每天清晨,叢東街道青年樓社區“愛心窗簾”志愿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社區內孤寡老人家是否拉開了窗簾。這是他們與社區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有了一個特殊的“窗簾之約:“早上八點,拉開窗簾表示家中平安無事,如果這些人家的窗簾還沒有拉開,就立刻到家中看望。”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快,外出務工、經商現象十分普遍,許多老人子女不在身邊,家里無人看管。于是,社區志愿者自發組建了一支學雷鋒“愛心窗簾”巡視員小團隊。凡是小區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精神疾病患者,弱勢群體都在幫助范圍之內。
從此,寒來暑往,志愿者們堅持為空巢老人們買菜。冬天下雪路滑,他們早早在門口掃出一條干凈的道路,方便老人出行。一次,空巢老人謝秀英早上未開窗簾,志愿者們看到后,立刻去家中探望,將患病的老人送往醫院,使老人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治療。疫情期間,他們還不忘困難群眾,為他們送去米、面、油。
從生活上的幫助給錢給物,到精神上的幫扶和關愛,志愿者的善行感動并影響了身邊的許多人,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愛心窗簾”的隊伍中來。
“民調八角桌”解糾紛
椅子圍著長桌依次擺開,形成了八角狀態。每把椅子分別坐著街道司法所、派出所、社區書記、社區民調員、樓院長、民調志愿者以及矛盾雙方等八方人員代表。這就是和平北社區推行的“民調八角桌”化解糾紛工作模式。
社區生活難免會有磕磕碰碰的事情。和平北社區從鄰里間小事著手,不斷探索新形勢下人民調解工作機制,通過“民調八角桌”工作模式,形成了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三位一體”調解格局,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35件,調解成功34件,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真正實現了小糾紛不出社區、大糾紛不出街道,有力促進了社會平安和諧。
“小小八角桌,調出大和諧,調出真感情。這個創新作法贏得了居民的認可,也贏得了民心。”社區群眾紛紛“點贊”,大家都說鄰里相處更和睦了。
“常來常往”做公益
今年重陽節,聯紡西街道常興里社區的老兵沈榮貴過得不一般。社區“常來常往”志愿服務隊精心熬制出美味的大鍋菜,熱氣騰騰地端到沈榮貴面前,并送上節日的祝福,讓沈榮貴心里暖烘烘的。
“常來常往”巾幗志愿服務隊成立于2017年5月,由12名女性組成,有富有魄力的黨員、有開拓進取的干部,更有優秀的人民調解員,他們秉承“一招即來、一呼百應、一幫到底”的志愿服務宗旨,開展了一系列社會公益活動。
今年以來,巾幗志愿們走訪慰問轄區內的困難家庭和獨居老人,陪他們談心聊天、幫他們收拾家務、為他們燒水煮飯;走進公園、廣場開展“文明旅游”宣傳活動,向過往市民宣傳《邯鄲市民文明公約》,呼吁大家愛護景區公共設施、呵護景區花草樹木、保持景區環境衛生;舉辦“初心舞臺、喜迎雙節”雙創雙服文化演出活動,致英雄、贊國強,讓居民沉浸歡樂之中。今年以來,該服務隊共解決困難群眾各類問題80余件,開展愛心幫扶100余次。
“鄰里節”促和睦
不久前,竇莊社區迎來了第十六屆“鄰里節”。居民們在廣場上載歌載舞、競猜謎語、競賽象棋,歡聚一堂慶祝自己的節日。
竇莊社區是邯鄲市首批城中村整體改造試點,2004年居民回遷入住。這里大部分居民為原竇莊村鄰里街坊,關系相處十分融洽。從平房搬到樓房,防護攔、防護窗隔開了外界也隔開了人心,鄰居之間變得陌生冷漠。為增強居民的歸屬感,竇莊小區居委會提議把每年10月份的最后一個周末定為小區的“鄰里節”,通過舉辦文體活動,架起友愛互助的橋梁,把過去街坊鄰里之間的那份溫馨找回來,讓社區成為一個大家庭。
“這是我們社區自己的節日,鄰居們一起唱歌跳舞,真高興!”居民竇阿姨介紹,經過連續十五年舉辦鄰里節,鄰里關系日漸融洽,受到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和社區居民熱烈擁護,其主要特色做法先后被河北電視臺、《河北日報》、邯鄲電視臺、《邯鄲日報》、《邯鄲晚報》各大網站等多家媒體登載報道。竇莊社區先后榮獲全國“文明社區”“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河北省“文明社區”“模范社區”等榮譽稱號。
如今的竇莊社區,鄰居間互幫互助,社區里和樂和諧,“竇莊社區鄰里節”也成為一張亮麗的名片。
還有中華街道東門外社區開展“愛心存折”傳遞愛心活動,四季青街道蔚莊社區設立了“長壽老人獎”,光明橋街道三公司社區打造了“360°幸福生活圈”……“一社區一特色一品牌”,為社區樹立了文化品牌,提供了精準化、精細化的民生服務,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實現了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營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使居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邯鄲日報記者王麗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