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冷冬日,總有溫暖在身邊。
“大雪”已過,“冬至”將至,
寒冬撲面而來。
然而,
在邢襄大地卻涌動著一股暖流。
一份“愛心餐”、一次幫扶,一句暖心話……
這些冬日的小溫暖,
有的精心制造,
有的不經意間付出,
滿滿感恩,又滿滿感動。
一頓熱乎飯溫暖一座城
12月17日7時30分,清河縣濱江花園小區附近傳來歡笑聲,清河縣志愿服務聯合會聯合老百姓大藥房開展的“為城市美容師送愛心早餐”志愿活動正在進行,50余名環衛工人在攤位前排隊領取愛心早餐。
“領到了剛出籠的大包子,還有雞蛋、冒著熱氣的米粥,今天的早餐真全乎。”領到早餐,環衛工人們幸福之情躍然臉上。
發起這場活動的該縣志愿服務聯合會的志愿者陳洪明,幾年來,他多次組織并參與各類公益活動。
陳洪明說:“環衛工人不怕臟、不怕累,為我們的城市辛苦地付出。作為志愿者,我也想為他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他們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暖。”
據了解,為城市美容師送“愛心早餐”志愿活動是該縣“暖冬行動”之一,每次發放50余份早餐,地點設在該縣縣城各小區附近,送早餐活動將持續開展。
一舉手的攙扶帶給老年人安全感
“大爺,您慢點兒,我扶您下車……”12月17日,在邢臺市公交總公司公交站點,該公司的志愿者牛飛飛看到車輛進站,趕緊來到車門處逐一攙扶老年人下車。
牛飛飛說,最近到市公交總公司審驗公交老年卡的老年人較多,為了更好的服務廣大老年乘客,該公司專門安排志愿者在兩側公交站點攙扶老年人上下車。
“簡單的下車動作對于年輕人來說非常輕松,但老年人有的腿腳不方便,下車就會吃力,我們志愿者的工作,就是把老年人扶下車后,再護送他們過馬路。”牛飛飛說完,拿著小紅旗走到路中間示意機動車讓行,然后和同事配合著,引導老年人們過馬路。
“一舉手的攙扶看似是小事,卻帶給我們安全感,讓人心里暖暖的。”市民劉桂蓮對著幾名公交志愿者豎起大拇指稱贊:“都是好孩子,你們服務真周到!”
“愛心餐”溫暖回家路
12月上旬的一天,受大霧天氣影響,邢汾高速羊范收費站站口實施交通管制,山東方向通道關閉,部分司乘人員滯留在收費站上道口。面對這種情況,該收費站緊急行動,為他們送去愛心早餐。
當日早晨6時許,天還沒亮,羊范收費站站長劉繼學和食堂工作人員就忙碌起來。小米粥、熱饅頭、咸菜……一份份飯菜準備好后,劉繼學帶領職工,走到滯留車輛前,為司乘人員免費發放。
“你們的服務太貼心了,一份早餐,一杯熱水,溫暖了我們的回家路。”接過早餐,一位車主說。
劉繼學之前在東馬莊收費站任副站長,是“馬莊義工”服務團隊的負責人,自調到羊范收費站工作后,他帶領職工拓寬服務范圍,為過往的司乘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還多次開展志愿服務。他說:“每次志愿服務,大家的參與熱情都很高,我計劃,在這里也組建一個志愿者服務隊。”
病床前的鼓勵 “有困難一起扛”
12月15日,邢臺市助學公益協會的志愿者來到市人民醫院,走訪慰問“截癱哥”郝書魁,為他送去慰問品及500元慰問金。
在醫院,志愿者們詳細了解郝書魁的身體狀況以及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困難,鼓勵他要堅強,要積極樂觀。一名志愿者對郝書魁說:“有困難,我們一起扛!”
郝書魁是邢臺市助學公益協會幫扶對象之一。“之前,協會志愿者們曾多次為郝大哥捐贈衣物送關愛,這次得知郝大哥住院,大伙兒商量著要來醫院探望。”該協會有關負責人說,這次去醫院探望,志愿者們把關愛送到病床上,讓他真正感受到社會的真情和溫暖。
“天越來越冷了,我們已經整理好一大批過冬衣物,接下來會繼續開展送溫暖活動,為殘疾人家庭以及貧困學子等,送去一份關愛。”該負責人說。
愛心助學讓冬天的校園暖起來
日前,由邢臺市公益服務協會、邢臺市交安駕校發起,“揚帆護航 陽光助學”交安助學暖冬行活動啟動。
活動中,志愿者們不畏嚴寒,驅車前往平鄉縣、內丘縣、任澤區、南宮市、寧晉縣等地,共為25名貧困學生發放愛心助學金1.38萬元,還為學生們送去學習用品,教他們學習交通安全知識。
在寧晉縣紀昌莊中學、任澤區邢灣鎮中學,交安駕校的老師開展了“文明交通”進校園宣傳教育活動,為學生們講解交通安全知識,分析典型案例,增強師生交通安全意識。
“謝謝大哥哥、大姐姐們來看我們,還給我們講解交通安全知識,送學習用品。”一名學生說,一定會好好學習,爭取考上理想大學,長大后也要當一名志愿者,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家里來了義診醫生 關愛送進門
日前,邢臺市第一醫院組織醫療志愿者來到鐵路林場生活區,入戶為群眾義診。
義診中,醫護人員認真地為貧困群眾以及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血壓、血糖等健康檢查,并根據檢查結果耐心叮囑注意事項,提出合理的治療建議。心內科醫生還講解了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和診治知識,向他們發放宣傳資料、健康知識手冊。
“我總是感覺胸悶、喘不上氣來,想去醫院檢查檢查,可歲數大了,天又冷,出門不方便,這事都拖了半月了。這回專家上門給看病,真不錯。”居民趙華林說。
該院有關負責人說,希望通過這次義診活動,幫助基層群眾解決就醫問題,教會他們樹立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增強了他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