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有所需,必有所為。在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下,河北張家口下花園區城鎮街道北山街社區30多名返鄉大學生志愿者,用青春、用行動書寫著屬于新一代的時代擔當。
再次請纓,投身戰“疫”
“我來報一下名,雖然我不能獨當一面,但我愿竭盡所能,為家鄉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00后”大學生陳雨凡,是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大三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寒假返鄉后,他抱著“疫情不止、志愿不停”的決心,報名了志愿活動。
這是他第二次奮戰在抗擊疫情的一線上了。2020年1月27日,他便主動請纓,在小區防控卡點風雪無阻堅守了40余天。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又一輪疫情,他再次請戰,奮戰在入戶摸排和門崗值勤第一線。作為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志愿者,他帶頭發揮模范表率作用,總是將最苦最累最重的工作放在自己肩上。
“疫”不容辭,嚴守家門。作為一名大學生志愿者,陳雨凡說:“既然擔當起社會責任,就不能輕易地放下,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家鄉做力所能及的事,助力家鄉做好疫情防控。”
黨旗飄揚,信心堅定
華北理工大學大三學生趙小玉,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本來可以足不出戶。可是,當聽說社區招募抗疫志愿者時,她便來到了社區進行志愿服務。在值勤過程中,有許多居民還未認識到疫情的嚴重性,她一遍一遍耐心普及不外出、不串門、少聚會、出門戴口罩等防疫知識,倡導居民群眾積極宣傳國家發布的權威消息,不要聽信謠言、傳播謠言,引導居民以積極的心態應對疫情。趙小玉說:”我不僅是一個青年學生,更是一名共產黨員,如果有戰斗,我必須參戰!”
抗擊疫情是最好的成長禮
“我愿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為筑起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添磚加瓦。”河北民族師范學院19級新聞學專業的康詩祿寒假返鄉后,主動請纓,申請參加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他是錄入排查信息的“信息員”,也是每天在小區進行防疫宣傳的“巡邏員”和“宣傳員”,更是小區門崗的“守門員”。他說:“我是主動報名參加志愿服務的。我是大學生,應當沖鋒在前,勇挑重擔,奮戰在抗疫一線就是給自己最好的成長禮。”
抗“疫”一線就是課堂
從1月15日開始 ,每天早上8時到12時,張媛媛都在小區門崗值勤,負責對小區出入人員、車輛、體溫登記工作。
“大媽,請掃碼測溫,謝謝您!”
“大爺買菜回來了呀,您把口罩戴好。”
“您好,請搖下車窗玻璃。我們為您做一個登記,量一下體溫。”
……
在小區入口,張媛媛每天要這樣重復數百次。
“謝謝你的提醒。小姑娘,你也要注意保暖啊!”收到居民的關心,張媛媛總是靦腆一笑,然后繼續投入到排查工作中。露天值守點就在小區門外,一連幾個小時,她堅守崗位,卡點把關,為居民們提供幫助。工作看似簡單,做起來一點也不輕松。
作為一名內蒙古醫科大學的大二學生,張媛媛說:“作為一名醫學生,在經歷了疫情大考后,我更加意識到肩上擔負的重任,謹記醫學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錚錚誓言,積極做好志愿服務,當好疫情防控‘搬磚人’,與其在家窩在沙發里看電視,不如走出家門,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我們就想為家鄉出一份力,這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抗擊疫情沒有旁觀者,我們都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一張張稚氣未脫的青春臉龐,一句句樸素的話語,總帶給人一種特別的感動。越來越多的返鄉大學生加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用青春和熱血守護著這片土地,吹響了青年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的沖鋒號。從街頭到巷尾,處處有他們的身影,他們主動承擔起疫情宣傳、門崗值勤、入戶排查、信息錄入等各項疫情防控工作,為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注入了強大的后備力量。(通訊員院玉順、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