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城市的魅力,不僅在于外表,更在于精神。
十字路口,“小紅帽”們指引著人們遵守交通規則,文明出行;社區里,“紅馬甲”們清掃垃圾、清除雜物,不留死角;敬老院里,“白衣天使”們為老人量血壓、測血糖,守護健康。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眾多志愿者們沖上抗疫一線,宣傳勸導、登記排查、搬運物資,在抗疫斗爭中傳遞著人間大愛……
一個個高度組織化、專業化的志愿服務項目和一次次飽含人性光輝與社會責任的志愿服務行動,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深深地烙印在廊坊人的腦海,也將志愿服務行動落實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在廊坊蔚然成風。
●一句心聲,“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
“阿姨,現在正是疫情防控關鍵時刻,外出要做好防護措施……”近日,市委宣傳部包聯指導小組下沉到廣陽區逸錦家苑社區逸樹家小區,利用午休時間向居民宣傳疫情防控相關知識,引導居民科學防控。
自包聯指導工作開展以來,市委宣傳部指導、協助、幫扶社區開展環境整治、基層治理、宣傳教育、文明實踐等各項工作,從人力、物力等方面對包聯社區給予大力支持,為轄區居民營造更加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
在公交站點、擁堵路口,志愿者冒著嚴寒疏導交通,向行動不便的路人伸出援手;在“廊坊有禮 文明健康”部門單位分包路段志愿服務活動中,志愿者走上街頭,手持笤帚簸箕,撿拾煙頭紙屑,保持路面整潔;在社區,志愿者入戶宣傳、幫扶,為群眾普及創城知識,為困難群眾點亮希望之燈;每次“星期六文明行動”中,90多支志愿服務隊、2000多名志愿者活躍在全市各個社區、車站公園、廣場鄉村……志愿服務精神涌動全城。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類志愿服務組織 1500 多個,重點開展了以“志愿有我 守望相助”為主題的志愿服務,以科技、衛生、法律、交通、環保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志愿服務,“5·18”經洽會、“9·26”農交會等大型活動志愿服務等,在“燕趙志愿云”信息系統注冊志愿者達62萬人。
●一個信念,“志愿服務多點開花,為幸福‘加碼’”
“歲數大了,腿腳也不方便,巡邏、排查干不了,但我們能在村口為過往群眾測體溫”“別說是下雪,就是下刀子,也要站好自己這班崗”……聯防聯控、群防群治,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20余萬名志愿者盡己所能、不計得失,用志愿服務匯聚起凡人善舉的暖流。
廊坊愛心公社·陽光使者驛站致力于扶貧扶智,與固安縣朱各莊村大槐樹書屋一起豐富農民工留守兒童的精神生活;廣陽區充分發揮社區黨支部、居委會工作人員主力軍作用,定期免費上門為老人送餐、義診、送藥、理發、讀報等;霸州市重點打造“大家義起來”志愿服務活動品牌,在廣大市民中樹立了“我義務、我奉獻、我快樂”的活動理念……在廊坊,各類愛心志愿服務活動各具特色、豐富多彩。
近年來,全市黨員志愿服務隊和社會組織志愿服務隊以“我們的節日”“鄰里守望”“生態環保”“孝老愛親”“扶貧扶智”等為主題,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讓文明之風吹遍了城市每一個角落。
●一種感悟,“伸出愛的雙手,你就是‘雷鋒’”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大家一起做好事,就能匯聚更大的力量。”全市廣大志愿者們用實際行動,不斷豐富著“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讓它成為人人踐行的社會風尚。近年來,廊坊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文明辦關于志愿服務工作的部署,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任務,全面貫徹落實《志愿服務條例》,不斷推進學雷鋒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截至目前,市區及各縣(市、區)都成立了志愿服務指導委員會及辦公室,形成了各級文明委統一領導、志愿服務組織具體實施、成員單位密切配合的組織網絡,使志愿服務工作有了保障。
持續開展道德模范、“我推薦我評議的身邊好人”等系列評選表彰活動,為全社會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廣陽區逸錦家苑社區、吉興社區在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 100”評選中入選“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盧巖偉被評為全國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廊坊遠山行愛心助學聯盟等100多個志愿服務組、志愿者被評為河北省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
如今的廊坊,從個人到群體,從群體到品牌,志愿服務活動已經形成了森林效應,正成為推動城市文明前行的強大動力。(記者王滿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