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好,心情就好,怎么能不多轉轉?”3月9日上午,家住河北省行唐縣城世紀名都小區的賈慶海,來到家門口的玉龍公園健身廣場,和老朋友們一邊鍛煉身體,一邊聊起縣城的變化,“昔日縣城有‘三少’,休閑健身場所少,街道兩側停車位少,街頭廁所少。”
聚焦民生關切,把“小事”做實,把“細節”做細,行唐縣不斷釋放文明縣城創建紅利,讓賈慶海等人眼中的關乎城市文明的短板得到解決。
近年來,行唐縣對潁水河進行了系統升級改造,著力打造城中河、景觀河、親水河。2020年以來,結合縣城規劃和園林化建設投資1.85億元,新建城隍廟公園、體育公園、玉龍公園等6個綜合性公園以及荷花游園、古幣游園、禮堂記憶游園等12個高標準街頭游園,出門見園、推窗見綠的美好愿望走進現實。新建、改建城區公廁23座,縣城街道兩側的機關大院廁所全部對外開放。對縣城主干街道兩側進行重新施劃,新增2500余個停車位,停車難、車輛亂停亂放得到有效治理。
針對部分小區沒有物業管理及小區衛生“臟亂差”問題,行唐縣推行一個縣直單位分包若干個小區的“1+X”管理模式,幫助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如今,城區21個老舊小區有了物業管理,小區環境由“臟亂差”變身“潔凈美”。“我們小區長期以來沒有物業、沒有門衛,文明縣城創建讓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院內鋪了水泥路面,安了太陽能路燈,樓前樓后粉刷得白白凈凈,還有人定期打掃衛生。”園丁樓小區居民郝建民說。
有群眾參與的文明縣城創建才具有持久的動力與活力。行唐縣委、縣政府積極動員全民攜手參與創建活動,構建共創共建共享新格局,讓文明之花持續散發芬芳。
該縣始終堅持將志愿服務融入創建,積極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將每周六定為志愿服務日,組織全縣100個文明縣城創建包聯單位的1000余名干部職工開展綠化美化及文明引導、衛生清掃、便民服務等志愿服務活動。同時,積極組織黨員志愿者、青年志愿者駐站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弘揚和傳遞“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截至目前,全縣注冊志愿者人數達23990人,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總時長60萬余小時。
志愿服務活動蓬勃開展,教育、激勵、引導群眾從“一邊看”到“一起干”、從明白創建到支持創建、參與創建的轉變。如今,干群齊參與創建的強大合力逐步形成,全民呵護文明城市成果也正在成為一種新的行動自覺,文明新風不斷滋養、浸潤著行唐這座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