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滄州志愿者正在為涼山貧困兒童發放學習用品。志愿者供圖
“付出愛心,收獲感動。涼山有我們的牽掛,明年我們還會再去!”志愿者陳濤說。近日,滄州善行公益團隊志愿者陳濤、陳坤、劉俊云、王楠等7人開2輛車,長途跋涉3天,從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回到了滄州。這已是該公益團隊的第4次涼山之行。
3月18日上午,陳濤等7名志愿者抵達成都后,先去物流點拉回了志愿者們提前寄送到的40多大袋愛心物資。從成都到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有8小時車程,美姑縣縣城到村里有近3小時車程,大家馬不停蹄奔赴目的地。“連續4年來涼山,感覺路況有所好轉。硬化的路面多了,盤山公路邊還安裝了不少防護網,防止山上的落石砸到人和車。”陳濤說。
新房蓋起來了,水電通了,適齡兒童都入學了……陳濤說,隨著國家扶貧力度的不斷加大,涼山貧困村的變化讓人倍感振奮。志愿者們連去3年的美姑縣爾口村,如今家家戶戶都住上了政府出資蓋的新房,所以他們這次沒去該村,改去了更貧困的納舉村。
兩天時間里,志愿者一直在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納舉村和尼普摸村,分發物資。志愿者們在尼普摸村分發衣服、鞋、學習用品、食物等物資時,有的村民幫忙維持秩序、拆分物資,卻不肯多要物資;有的村民自發當起了“翻譯”,告訴那些只能聽懂彝族語言的老人,一群好心人從遙遠的滄州趕來了,為他們帶來了好東西。
涼山之行,志愿者們也收獲了很多感動。志愿者張慧說,分發物資時一位涼山小姑娘給她送來一個紙盒,里面是20多個雞蛋。小姑娘說,她收到了志愿者送的學習用品、衣服、被子等禮物,想回送一份禮物。尼普摸村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為節省食物,大部分村民一天只吃兩頓飯,頓頓離不開土豆。對他們來說,雞蛋是很珍貴的東西。“這些雞蛋你們自己都舍不得吃,我們哪能要啊!”“你們是客人,是好心人,一定要收下。”……幾番推讓,張慧被迫收下,感動得熱淚盈眶。
當地村民對滄州志愿者有著說不完的感謝。志愿者供圖
3月19日下午,志愿者分發完一整天的物資,準備下山回美姑縣城的酒店時,遇到了一群放學回家的尼普摸村小學生。看到志愿者們穿著紅馬甲,孩子們停下來敬了少先隊隊禮。志愿者們急忙下車攔住他們,把車上所剩不多的學習用品塞進學生們手里。志愿者王楠說,這群孩子每天要走4個多小時的山路上下學,特別不容易,“我們鼓勵孩子們好好學習,將來走出大山,看看更大的世界,孩子們都笑著點頭。”
“我想當志愿者。”“你們明年去涼山獻愛心能帶上我嗎?”“我要捐款,你們幫我把愛心送給需要的人吧!”……志愿者們通過微信朋友圈記錄在涼山發生的點點滴滴,不少人深受觸動,也想盡心出力。
志愿者蘇紅多年來資助了十幾名滄州貧困生,從涼山回來后,她決定長期資助尼普摸村的小女孩阿爾阿依;張慧正在聯系兒子的班主任,打算動員小朋友們為涼山貧困兒童捐贈愛心衣物;劉俊云加上了尼普摸村一位老師的微信,詳細了解當地兒童的需求,以便有針對性地準備物資……大伙兒都說,志愿者們“人回滄州了,心還在涼山”。
“我們的愛心腳步不會停歇,也希望能帶動更多人投身公益,奉獻真情。”志愿者們動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