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5日上午,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經過4小時的采集,河北邯鄲市志愿者王貴喜成功捐獻270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成為河北省第525例成功捐髓的志愿者。
河北省第525例成功捐髓的志愿者王貴喜。 中華骨髓庫河北分庫供圖(張新軍攝)
“作為一名衛健系統的公務員,一切為了人民的健康,誠心誠意為人民服務是我一直以來的工作追求。”王貴喜說。
今年44歲的王貴喜來自河北省邯鄲市,是一名公務員。2014年加入中華骨髓庫河北分庫,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2021年3月,與一位在重慶治療的血液病患者血樣配型成功。
王貴喜正在捐獻造血干細胞。 周穎攝
王貴喜在館陶縣衛生健康局工作剛滿兩年,他之前在鄉鎮工作了十九年。在鄉鎮工作期間,他經常參與單位組織的無償獻血活動,在2014年的一次獻血中,他了解到加入中華骨髓庫有可能會挽救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他隨即留取了血樣,成為了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報名加入中華骨髓庫不是王貴喜的一時興起,他平時就樂于助人。2000年,當包村書記的他在走訪群眾時,發現村里一個80多歲的老人,沒有子女,生活貧困。看到這種情況,他常常去看望老人,并且每個月從自己不多的工資里拿出10元錢給他,就這樣一堅持就是好幾年。
今年3月,王貴喜接到河北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說一位血液病患者和他的血樣配型初配成功,“他們讓我和家人商量一下,看愿不愿意義務捐獻造血干細胞,我當即同意捐獻,后來我和父母、妻子、孩子說起這件事,他們都十分理解并支持我?!蓖踬F喜說,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細胞能讓受助者得到新生時,他的內心充滿了期待。
王貴喜的同事侯鵬濤陪伴王貴喜進行捐獻。 周穎攝
在后續的健康體檢中,王貴喜身體有一項指標不合格,需要復檢?!耙徽f不合格,心里挺擔心的,因為非親緣造血干細胞的配型幾率很低,如果我不能捐獻,患者康復的希望就會變得很渺茫?!蓖踬F喜說,幸運的是,在復檢中他順利通過了所有檢測。
在捐獻造血干細胞的這一天,王貴喜收到受助患者寫來的感謝信。信中這樣寫道:“醫生告訴我您和我配型成功時,我看到了對未來生活的希望,謝謝您挽救了我。”
“我從小就特別害怕打針,一想到要打針就會很有壓力,但是我必須咬牙堅持,不能放棄。一想到患者還躺在無菌倉中等待救助,而我是他唯一的希望,身上便感覺充滿了力量,雖然我們素不相識,但是通過這次捐獻,共同抗爭病魔,我已經把他當成了親人,無論遇到多少困難,我都要堅持到底?!蓖踬F喜說。(記者周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