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0日上午,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經過4小時的采集,石家莊市志愿者郭東明成功捐獻290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成為河北省第537例、石家莊市第145例成功捐髓的志愿者。
河北省第537例成功捐髓的志愿者郭東明。 中華骨髓庫河北分庫供圖
2000年出生的郭東明來自江蘇,是一名吉他老師。2019年,在石家莊上學的他加入中華骨髓庫河北分庫,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今年,他與一位在重慶治療的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
郭東明正在捐獻造血干細胞。 周穎攝
“我在石家莊上學的時候,我們老師給我們普及過造血干細胞的捐獻知識,說是能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2019年,我和班里幾個同學結伴兒來到血液中心,留取血樣,加入了中華骨髓庫。”郭東明說,他在石家莊上了6年學,其間經常參加無償獻血。“沒想太多,就希望能多幫助人。”
今年3月,郭東明接到河北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說一位血液病患者和他的血樣配型初配成功,“工作人員問我是否同意捐獻,我說既然配型成功了,肯定要救啊,這事兒想都不用想。”郭東明說,他將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想法告訴家人后,也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郭東明和他的母親。 周穎攝
9日,郭東明的母親薛艷專程從徐州趕來,陪伴孩子完成捐獻。“郭東明從小就心地善良,所以得知他捐‘髓’這事兒我并不覺得意外。”薛艷說,剛開始聽說郭東明要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時候,心里還是有點擔心,怕捐獻有損身體健康,后來她在網上查閱了相關資料,又向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多次確認捐獻對身體沒有傷害之后,這才放心。“聽說受助患者年紀很小,能讓另一個孩子重獲新的生命,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我為孩子的善舉感到自豪!”薛艷說。
石家莊市紅十字會黨組成員、秘書長郝瑞起(中)和工作人員張忠橋(右)前來看望郭東明,并帶來石家莊市紅十字會原常務副會長王鵬飛親筆書寫的“大愛相髓”。 中華骨髓庫河北分庫供圖
捐獻當天,郭東明收到受助患者寫來的感謝信,信中這樣寫道:“健康是我最大的心愿,是您給了我重生的機會……”
8月10日下午,郭東明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離開石家莊送抵重慶,為受助患者送去生命的希望。“希望受助患者早日康復,也期待更多的人加入中華骨髓庫,給他人帶去希望。”郭東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