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張家口市張北縣,清新的空氣讓人心曠神怡,熙熙攘攘的人流都幸福安寧。在大街小巷、居民小區,都能看到頭戴小紅帽、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他們或清理衛生,或疏導交通,或為民解憂……“紅馬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溫暖著這座城市,成為張北縣鞏固提升省級文明城市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化身文明城市“啄木鳥”
“最近咱們縣的交通很暢通啊,橫穿馬路,亂停車的現象少了很多。”“是呀,多虧了一群紅色‘啄木鳥’”。近日,張北縣的居民總能發現城市里面發生的一些可喜變化,衛生干凈了,交通不堵了,環境更美了。原來是隨著省級文明城市鞏固提升工作的深入開展,該縣志愿者紛紛化身“城市啄木鳥”,將身邊不文明“城市病”一一啄除,彰顯文明力量。
他們成立“文明交通行”志愿服務隊,在7個主要路口設立志愿服務站,按照“定時、定員、定崗”的原則,在城區主要交通路口開展文明交通引導和文明出行宣傳志愿服務活動,引導行人按紅綠燈信號過馬路,對路口及周邊的各類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糾正,對需要幫助的特殊群體進行幫助,勸導機動車禮讓行人,協助執勤交警處理道路突發情況,營造良好的交通秩序。
他們分組,分批次到城市主次干道,到公共廣場,到居民小區等區域帶著工具“找茬”,一般發現垃圾亂倒、小廣告、門前雜物堆放等現象,能處理的當場就進行處理,不能處理的就報告相關職能部門處理。在志愿者找茬的同時,社區也在進行自查。社區工作人員組成小區環境衛生服務隊,對小區樓道、綠化、衛生死角等公共區域進行摸底排查,形成難點問題清單,常態化開展環境整治活動,大家用“尖喙”‘啄’出城市發展中的問題頑疾,補齊城市管理細節中的短板,讓城市功能更完善,讓城市品質更具精致感。
吹響疫情防控“集結號”
“您好!進入小區請先配合測溫登記……”在張北縣各小區,不少大學生自發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他們身穿紅馬甲,引導車輛進出,叮囑居民嚴格遵守亮碼、測溫、登記等程序,開展走訪商鋪、電話摸排等工作。
今年7月,在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期,張北縣150名青年志愿者組成青年戰“疫”突擊隊,頂著熱浪,走進全縣62個小區、花園廣場、南山公園,用實際行動配合縣委縣政府做好當前疫情防控工作。他們嚴格遵守疫情防控工作標準,加強小區出入登記管理,對重點群體進行排查監控;利用無人機開展抗“疫”宣傳,發現問題立即喊話,提醒往來群眾戴好口罩,做好防護;他們協助搭建臨時采樣棚,開展信息登記、維持秩序等輔助工作,服務保障醫護人員做好核酸檢測。
聚力為民催開“幸福花”
今年張北縣將黨史學習教育與為民服務相結合,積極吸納有特長的黨員組成先鋒黨員志愿服務隊,形成“志愿服務隊+黨員+群眾”的志愿服務網絡,深入田間地頭送關愛、走村入戶宣傳黨的政策、組織愛心義診助力健康……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大大提高了基層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具有醫護知識的黨員組成醫療服務隊,免費為居民量血壓、測血糖,將醫學知識、健康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滿足了群眾對健康生活的需要;熱愛歌舞的黨員、群眾組成“文化藝術服務隊”,將文藝文化送進村,送進社區,演出時由志愿者們和當地群眾一同登臺,實現城鄉文藝隊伍聯合互動,營造了健康文明、積極向上、溫馨和諧的文化氛圍;由司法局的黨員干部、律師組成“普法宣傳志愿服務隊”,沿村轉鄉開展法律宣傳、糾紛調解、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務活動,傳播司法文明正能量,讓司法文明新風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教育部門精心挑選優秀教師組成了“教育服務志愿隊”,他們帶著團隊,開展駐村支教、送教下鄉、教學教研交流等活動,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每年8月是蒿類植物花粉成熟擴散峰值期,蒿草花粉已成為北方地區引起過敏性鼻炎的一大過敏原,為從根源解決這一危害人民健康的問題,共青團張北縣委組織志愿者80余人,開展了“除蒿草”專項行動,重點對城區范圍內的蒿草進行集中清除。
據統計,張北縣目前在燕趙志愿云注冊志愿者人數已達52104人,這些志愿者來自社會各界,不僅有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個體商戶、社區居民,還有退休老人、在校學生等。今年以來,這些可愛的志愿者們常態化開展社區志愿服務、敬老志愿服務、助殘志愿服務、環保志愿服務等活動500余次,受益群眾達2萬人。
張北縣的溫情故事,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是志愿者用一本本書陪孩子夢想花開,是志愿者心系老人冷暖,用行動為群眾濟困解難,他們作為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勢,在張北傳遞愛,推動新時代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