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速度直接飆到200邁!”回顧過去四個半月的工作狀態,吳華臻這樣形容。今年6月,這名90后到共青團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委工作,正趕上冬奧會城市志愿者儲備工作進入沖刺階段。
看起來白凈斯文的吳華臻并不懼怕速度,他用“中級道水平”定義自己的滑雪水準。初中時,這個崇禮人就在家鄉的雪場滑雪,他愛這項運動的“速度與挑戰”。
2015年,北京聯合河北張家口申辦2022年冬季奧運會取得成功,滑雪條件得天獨厚的崇禮成為北京冬奧會的張家口賽區所在地。
早在京張聯合申奧的2014年,吳華臻的人生軌跡就因北京冬奧會改變。那一年,他走出大學校門,放棄“詩與遠方”,考取了選調生,到崇禮鄉鎮工作。他回憶,當時不少崇禮青年都懷著對可能到來的“冬奧會”的期待,相信自己能因此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
6年來,冬奧會沒有辜負崇禮。吳華臻曾經工作的西灣子鎮緊鄰兩個大型雪場,借助蓬勃發展的冰雪產業,當地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相繼脫貧。同樣,吳華臻也沒有辜負當年對自己的期許。到團崇禮區委報到前,這位年輕的副鎮長因工作中的出色表現,剛剛被評為河北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今年8月,北京冬奧會舉辦在即,吳華臻又“臨戰受命”,擔任了共青團崇禮區委書記,1990年出生的他是團區委名副其實的“老大哥”——這支團隊平均年齡26歲,完全由90后組成,最年輕的成員出生于1999年。
團區委負責當地冬奧會城市志愿者招募、培訓和演練工作,這些年輕的團干部也不斷結識著各行各業、全國各地的青年朋友。他們中有來自985、211院校的青年學子,有在大城市工作的海歸精英,有家住東南沿海的社會組織志愿者……更多的還是崇禮各鄉鎮的本地青年。
據統計,在崇禮招募的冬奧會城市志愿者中,18-35歲的青年占總數的76.9%,作為共青團工作的新兵,吳華臻也在完成這項任務的過程中更廣泛地接觸到了青年群體,加深了對他們的了解。
比賽進行時,冬奧會城市志愿者不能進入賽場,感受不到場館內炫目的燈光,觀看不到精彩的賽事,他們必須堅守在崇禮大街小巷的10個工作點位上,完成指引、助殘等志愿服務。
吳華臻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即便對這樣“默默無聞”的志愿者崗位,年輕人同樣表現出巨大的參與熱情:北京高校的大學生要求“食宿自理”報名參加,社會組織的青年志愿者自帶專業設備而來,鄉鎮青年乘坐公交車趕路30多公里只為參與演練。
“他們中有掌握心肺復蘇等專業急救技術的,有能使用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等語言熟練交流的。”評價這些即將上崗的城市志愿者,吳華臻認為僅用“優秀”二字難以概括,“即便沒有過人的專業特長,僅就他們對服務展現出的‘兢兢業業’的態度而言,就無愧志愿者的稱號。”
“每個地方的青年都是這個地方的希望。”作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專業的在讀碩士研究生,吳華臻利用專業所學制作了《關于2022年冬奧會城市志愿者報名動因的調研問卷》,通過崇禮志愿者微信群發放,兩天時間回收問卷257份。
年輕人報名當志愿者的理由很多元,包括“來結交更多朋友,提升人際交往能力”“可獲得賽事組委會贈送的紀念品”“為我的簡歷增色”等,但他們勾選最多的是,“希望向運動員和觀眾展示所在城市、中國的美好形象”“希望我能為北京冬奧會作出貢獻”,這兩個選項分別獲得了98.44%和98.05%的“非常同意”。
吳華臻解釋,本著“簡約、安全、精彩”的辦奧要求,崇禮城市志愿者的招募對象以本地青年為主,但在志愿者培訓和設備保障方面,他們得到了北京、深圳、石家莊等城市的支持,“是崇禮城市志愿者工作的堅強后盾”。
隨著北京冬奧會進入100天倒計時,這位年輕的團區委書記相信,2022年冬奧會開幕之際,崇禮城市志愿者將成為張家口賽區的一道風景,這道風景坐標河北,但代表中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江濤 朱洪園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10月27日 T04 版)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