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爺大媽,餃子咸淡合適嗎 ?”“咸淡正好,味道好極了!”12月13日中午,在滄州河間市城垣西路街道西關東社區,志愿者們忙著把剛出鍋的餃子端上餐桌,幾位80多歲的老人一邊吃著香噴噴的餃子,一邊笑著給志愿者們“點贊”。
“這幫孩子特別好,經常上門看望我們,幫忙打掃衛生,還換著花樣做好吃的。人老了,還有這么多人惦記著,我這心里特別歡喜。”86歲老人高玉榮發自內心地感慨。
西關東社區組織開展的關愛老年人志愿服務,是河間市近年來志愿服務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身穿各色馬甲的志愿者,在黨的政策理論宣講、文明城市創建、環境衛生清理、無償獻血等各項工作及公益活動中,已成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每周六上午,是河間全市開展志愿服務的固定時間。盡管室外寒風凜冽,但在河間市瀛洲第一城小區,志愿者們清掃衛生死角卻干得熱火朝天。
河間市瀛洲路街道園丁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樹坡說,園丁社區志愿服務站自2016年成立以來,積極吸納社區愛心居民、大學生、轄區重點單位和企業的工作人員,目前已建立4支志愿服務隊,隊員多達200余人。圍繞愛老助學、疫情防控等工作,已開展大型志愿服務30余次。
志愿者徐文貞開展義診活動
走進位于瀛海公園廣場的河間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愛心志愿服務也在上演。醫生志愿者徐文貞現場坐診,為小區居民把脈、針灸,美發師志愿者石彥波剪刀翻飛,為居民精心理發。
近年來,在河間市委宣傳部及河間市文明辦的積極引領下,一個個志愿服務組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在河間城鄉遍地開花。
在河間市城垣西路街道大川社區,一支身穿綠色馬甲的“綠植志愿服務隊”格外顯眼。十幾名隊員動用手工的工具,義務為小區修剪綠色植被和樹木。這支隊伍成立于2020年12月,隊長李偉是一名園藝師,他經常利用個人休息時間,深入河間的學校、機關單位、冀中烈士陵園等地義務修剪綠植,在他的帶動下,一些志愿者也加入進來,目前已發展隊員30多人。
志愿者石彥波為居民義務理發
河間市被確定為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以來,大力弘揚婚俗新風,成立了一支名為“小桔燈”的婚姻家庭志愿服務隊。志愿者們由律師、心理咨詢師、詩經文化研究者組成,他們為新人們解讀婚姻密碼,傳授詩經愛情文化,講解如何走好婚姻第一步。目前,志愿者已為200余對新人提供了服務。
在今年年初召開的河間市工作表彰大會上,河間市時村鄉“時村藍”志愿服務隊、米各莊鎮張建波無償獻血愛心志愿服務隊分別榮獲“市長特別獎”。
張建波是位“獻血達人”,2020年他組織62名隊員無償獻血176人次,獻血量近7萬毫升,部分血液還被送往武漢。“一人獻血百次,不如百人獻血一次。創建這個隊伍,就是想聚集更多‘正能量’,幫助更多的人。”張建波說。經過3年的發展,該志愿服務隊已有隊員200余人,獻血總量約30萬毫升,先后為上千名急需輸血的患者提供了無償救助。
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2019年11月29日,河間市正式成立了志愿服務聯合會,開展志愿服務有了更為專業化、系統化的平臺,近千支志愿服務隊伍也有了一個共同的“家”。
“志愿者們在河間城鄉大地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爭相為群眾獻愛心、送溫暖,積極引領社會文明新風尚。”河間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杜偉偉說,近年來,河間市委、市政府持續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積極推動志愿服務工作常態化、制度化發展,引導志愿服務組織成為參與社會化治理,服務百姓大眾的重要有生力量。
截至目前,河間市在河北志愿服務網上注冊志愿服務組織931個,志愿者12.5萬余人,志愿服務總時長達36萬余小時,2020年以來發布志愿服務項目89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