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豐潤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河北日報記者王育民攝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王育民)書法創作、歌舞練習、皮影講授……12月22日,在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許多百姓以興趣活動的方式,感受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帶來的歡樂。
2019年10月,豐潤區被確定為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第二批全國試點。近年來,豐潤區突出機制驅動、統籌整合、項目引領,在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等方面實效顯著。
12月22日,在豐潤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書法愛好者正在進行書法創作。 河北日報記者王育民攝
為提升共建共享的向心力,豐潤區建立健全統籌有力的推進機制、便捷高效的運行機制、綜合發力的融通機制、靈活多樣的參與機制,形成黨委政府主動發力、基層群眾參與受益的良性互動。其中,通過“理論宣講+惠民服務”“文明實踐+尚德豐潤”“志愿服務+鄉村振興”等方式,提升群眾的參與度。
做好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提升實踐平臺承載力尤為重要。豐潤區依托存量,盤活資源,打破界限,科學統籌,形成了具有豐潤特色的陣地建設模式,23個鄉街、549個村居已實現所、站建設全覆蓋。特別是將曹雪芹文化園改造為集指揮調度、召開會議、活動引領、志愿者培訓、成果展示五大功能于一體的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此為依托,建立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健康推進與體育服務五大平臺。今年以來,開展全區性實踐活動35場次,日常參與體驗的群眾超過10萬人次。
12月22日,在豐潤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皮影藝人向百姓講解皮影表演技巧。 河北日報記者王育民攝
志愿服務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主要方式和主要內容。豐潤區以區志愿服務總隊為龍頭,成立區直、社會、鄉街、村居等志愿服務隊伍1000余支,招募注冊志愿者18.65萬人,充分發揮“志愿之城”優勢和項目引領作用,對照實踐任務、對接群眾需求,有力推進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精準落地,暖民、惠民。
在此過程中,著眼群眾共同需求,由實踐中心和五大服務平臺謀劃實施田野大課堂等常態化、普惠性志愿服務項目8個,真正讓農家院變成學習園地、休閑廣場變成惠民廣場、田間地頭變成農業課堂。同時,針對不同群眾個性需求,開展“私人訂制”式志愿服務,結成幫扶對子1300余個,打造“蒲公英”愛心義剪等10余個特色志愿服務品牌。目前,共開展各類志愿服務1.2萬余場次,受益群眾45萬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