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服務,讓城市更文明、更有溫度。
2019年10月,任丘市被確定為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縣市。兩年多來,任丘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工作要求,不斷推動試點建設走深走實。目前,任丘市實現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全面推行“十五米志愿服務圈”工作法,并打造特色志愿服務品牌25個。
“十五米志愿服務圈”工作法接地氣
“多虧志愿者,幫我們去了一塊心病!”任丘市永豐路街道季家鋪村村民公會來說。每當他看到門前過道干凈整潔的環境,都會禁不住感謝村里的志愿服務隊。
公會來告訴記者,此前過道的下水管網總是擁堵,時常污水橫流,影響大家出行。前不久,他將情況反映給了小隊長劉琦,劉琦詳細了解情況后,逐級上報。經過中隊長徐文通以及大隊長季玉坡的協調,志愿者帶領施工人員現場制定整修方案,經過一周的維修,終于徹底解決了令村民棘手的問題。
據介紹,2019年,任丘市永豐路街道以“鄰里守望、互幫互助”為切入點,以5戶至10戶村民為一組,創新性打造了群眾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十五米志愿服務圈”工作機制。
任丘市永豐路街道為轄區居民發放“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聯系卡”
“所謂的‘十五米’,就是小隊長所包聯的左鄰右舍與其距離一般在15米以內,被包聯的村民遇到大事小情,都可以找隊長們溝通協調。”永豐路街道黨工委宣傳委員李文婷說。
2021年8月14日,因連續降雨,永豐路街道太平莊村村民陳潔敏家的院子發生塌陷,全家人焦急萬分。小隊長王彥方入戶走訪時聽說了此事,立即趕往陳潔敏家了解情況,與中隊長、大隊長共同商議解決方案后,請來專業施工隊對院內塌陷部分進行了硬化與恢復。
李文婷說,在永豐路街道各村各戶的門上,都懸掛著一張“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聯系卡”,卡上有大中小隊長的聯系方式,群眾遇到任何困難都能第一時間聯系他們。一年來,永豐路街道共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1700余個。
任丘市永豐路街道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卡片雖小,拉近的卻是村民與黨員干部之間的距離。
2021年9月,任丘市在全市范圍內推廣了“十五米志愿服務圈”這一接地氣、可復制、精準化、常態化的工作機制。截至目前,當地已構建起擁有404個大隊長、3268個中隊長、27569個小隊長和25萬余名志愿者參與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網格體系,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點亮“微心愿”溫暖一座城
任丘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充分發揮“十五米志愿服務圈”工作機制、“任丘文明實踐”APP網絡平臺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志愿服務資源,在全市開展了“我的微心愿”文明實踐活動,精準解決群眾的困難和需求。
一個個“微心愿”的實現,就像一束束溫暖的光照在群眾心頭。
在任丘市會戰道街道創業一社區創業家園A區,86歲老黨員管聲喜看著小區新安裝的充電樁,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2021年七一前夕,街道策劃推出“老黨員微心愿”活動,志愿者上門征集心愿時,他鄭重寫下了自己的心愿——解決電動車充電問題。
“我經常看新聞節目,知道電動車上樓充電有很大的安全隱患,但是小區里又沒有充電設施,于是就寫了這么一個心愿。”管聲喜說,沒想到志愿者很快就和相關部門進行了溝通和協調,現在小區各居民樓前都設置了充電樁,大家拍手稱快。
老黨員們鄭重寫下自己的“微心愿”
說起“微心愿”活動,該小區83歲老黨員王淑坤也要給志愿者點個贊。王淑坤的孩子們大多在外地,她買了一部智能手機,想平日里和孩子們視頻聊天,但是對于操作有些生疏。于是,她的“微心愿”就是“想學會智能手機操作”。
“大姨,我們是上門教您使用智能手機的!”得知老人的心愿后,社區志愿者王旭光和張萌第一時間上門,手把手教老人操作。“孩子們,太感謝你們了!”老人滿臉的笑容,是對志愿者最大的鼓勵。
志愿者上門教老人操作智能手機,實現老黨員的“微心愿”
任丘市會戰道街道黨工委書記閆杰說,2021年正值建黨百年,街道特別組織開展了“老黨員的微心愿”活動,活動從老黨員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細節入手,不斷提升老黨員的幸福感。
目前,任丘市共設立427支“我的微心愿”志愿服務小隊,征集到群眾“微心愿”后,志愿者會設立信息臺賬,如實記錄微心愿實現情況及群眾反饋意見,同時定期召開小隊會議,對工作細節進行梳理,確保工作有效推進。
志愿服務培樹“孝善敬老”文明新風
日前,任丘市辛中驛鎮陳家邊村一年一度的“孝善之星”評選活動,經過自薦、推薦環節后,即將進入公開評選和投票階段。
陳家邊村婦聯主席閆爽說,村“兩委”格外重視孝善文化的傳承,每月為65歲以上老人發放養老金,組織黨員志愿者定期上門看望老人,還設立了“孝善基金”用以表彰村里的孝善典型。
陳家邊村村民陳志通和弟弟陳志強,20多年來輪流照顧老父親陳洪喜。在兄弟二人的用心照料下,96歲的陳洪喜身體健康,精神矍鑠,哥倆的一片孝心感動了村民,大家評選他倆為“孝善之星”。
陳志通獲評“孝善之星”
“帶著妻小常回家,共與父母度節假;生日宴會要舉辦,勤給父母做做飯……”在辛中驛鎮孝善文化館里,志愿者為參觀人員介紹“新二十四孝”的內容。
任丘市辛中驛鎮宣傳委員田鑫說,近年來,辛中驛鎮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力培養以“孝善文化”為核心的人文品牌,成立孝善基金,打造孝善文化館,創新孝善信用評定,表彰孝善模范,組織了一系列“孝善文化進校園”活動和“曬被子”“愛心車隊”“寸草心”等孝老愛親志愿服務活動,曾榮獲2019年度“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稱號。
石門橋鎮開展“曬被子”孝老愛親志愿服務
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促進志愿服務活動長效開展,任丘市成立了志愿服務總隊,橫向管理15支系統(專業)志愿服務隊,縱向管理全市鄉鎮(街道)、村(社區)支隊大隊。目前,任丘市在燕趙志愿云系統和“任丘文明實踐”App實名注冊志愿服務組織達907個,志愿者達14.1萬人,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達兩萬余次。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全國、全省、滄州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會議要求,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精準化、常態化、便利化、品牌化。”任丘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陳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