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警察,在哪兒都一樣!”
來自唐山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的民警張赫笑著說。
近日,唐山疫情突發,形勢嚴峻。曹妃甸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唐山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的黨員民警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踴躍報名下沉社區,充實基層一線防疫力量,協助開展核酸檢測、物資轉運、環境消毒、群眾引導等工作。
民警張赫正在進行核算檢測登記工作
張赫是唐山邊檢站執勤五隊的一名普通民警,這是他第一次做社區志愿者。由于在單位曾接受過專業嚴密的防疫培訓,張赫的志愿服務工作開展得十分順利。無論是信息登記、打隨訪電話、測溫測核酸,還是搬運物資、用品發放,哪里有需要,他便第一時間投身到哪里。
3月21日,政府協調下來的新鮮瓜果菜蔬抵達小區。當物資車輛停下,張赫與其他志愿者一同,熟練地將一箱箱物資搬運下來。卸貨完畢,顧不上休息,他們又開始認真地清點起物資。天已漸黑,溫度降至零下,張赫的額頭上卻掛滿了細密的汗珠。工作完成后,他囑咐其他志愿者說:“明早7點還有一車,大家抓緊回家休息,明天車輛抵達后咱們第一時間將這些新鮮蔬菜挨家挨戶送到位。”
同樣第一次投身社區志愿工作的還有曹妃甸邊檢站民警王唯一。他所在的社區是唐山市路南區最大的小區,居民樓數量達90余棟,居民人數多達萬余人。
王唯一開展核酸檢測登記工作
“我志愿服務的小區共有4個核酸檢測點,平均下來,每個檢測點每天要引導1700余人進行核酸檢測。醫護人員、社區工作人員還有我們志愿者們堅守在各個檢測點。我的工作主要是提醒大家排好隊、注意保持安全距離、戴好口罩、拿出健康碼等等。一干就是一天,也喝不上幾口水。累了就靠在墻邊歇一歇,然后再趕緊投入到工作中來。”說到這里,他的臉上寫滿了認真負責。
“我年輕,不怕累,能夠成為志愿者為疫情防控工作出力,我很自豪!”言語樸實,態度懇切,這位95后年輕民警的眼睛里閃爍著動人的光芒。
小區老舊,樓內沒有安裝電梯,部分上了年紀或身體不適的居民無法前往檢測點進行核酸檢測。為了確保工作高效,王唯一化身“領路員”,帶領著核酸檢測人員深入居民家中開展檢測工作。幾趟下來,雙腿酸軟、氣喘吁吁,王唯一不曾抱怨,“只要沒有漏掉名單中的任何一位居民,就行!”
王唯一 攝
除了志愿服務工作,王唯一積極發揮攝影特長,用鏡頭記錄下社區抗疫工作的感人瞬間。“我見到了醫護人員和志愿者們在冷風中顫抖地堅持工作,見到了他們爬樓梯筋疲力盡也沒有停下腳步,看到了他們不畏辛苦、互幫互助,挺身而出……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能用相機記錄下這些故事,我深感榮幸。”他說。
“國門衛士”化身“社區大白”,在河北邊檢總站各級中,像張赫、王唯一這樣主動下沉社區一線的民警還有很多。他們用火熱的初心和逆行的身影,給這個乍暖還寒的初春帶來了溫暖與愛。守好一個門,守護一座城,無論是在國門一線,還是社區前沿,他們始終以移民管理警察的責任擔當,牢牢守護著人民群眾的萬家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