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月嫂,服務結束了,因為疫情無法回家,我該怎么辦???”日前,一名來電者焦急地撥通了唐山市24小時抗疫心理援助熱線。詳細了解情況后,屬地婦聯第一時間安撫當事人情緒,并協調月嫂服務的社區及雇主進行溝通協調,雙方同意由月嫂繼續照顧孩子和產婦換得雇主提供食宿。
日前,為進一步疏導群眾因疫情防控引發的焦慮情緒,維護群眾的身心健康,協助構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唐山市紅十字會聯合市民政局、市婦聯開展以“筑牢疫情‘心’防線”為主題的疫情防控心理健康志愿服務行動。
在這次抗擊疫情過程中,無論是患者及其家屬,還是一線醫務人員和隔離群眾,乃至全體市民,都在不同程度上承受著心理沖擊。如不及時疏導和調適,有可能演變成心理健康問題。為此,唐山市心理咨詢師協會、市紅十字心理咨詢志愿者服務隊不斷拓展心理疏導渠道,在公開四部熱線電話基礎上,不斷發展和培養心理咨詢志愿服務力量,及時為有需求的群眾安撫情緒、緩解壓力。
在這條“心理”戰線上,有重點群體需要“量體裁衣”,獲得心理支持和關懷幫助。針對因疫情影響出現心理問題的留守未成年人、獨居空巢老人等特殊群體,唐山市采取“1+1+N的”干預方式,由一名社區工作人員、一個公益心理咨詢團隊精準開展心理疏導和互動,民政、婦聯、紅十字會等部門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將心理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心理援助不能只是“一頭熱”,必須實現多方聯動。目前,唐山各地各單位紛紛依托心理咨詢師、心理咨詢志愿者,組建疫情防控心理疏導講師隊伍,通過微信公眾號、千聊平臺、騰訊會議等網絡線上資源優勢,圍繞青少年健康、居家隔離、返崗復工等群眾實際需求,開發制作心理健康科普課程,為群眾提供家庭教育、心理減壓、心理疏導等不同分級的心理健康聯動服務體系。
疫情期間,公眾心理援助需求呈現增長趨勢。今后,將疫情相關的心理治療工作堅持下去,同樣離不開相關從業人員的支持。為此,唐山市依托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師資志愿服務隊和紅十字心理咨詢志愿者服務隊,面向社會組織開展應急心理救護員培訓,傳播心理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增強基層心理疏導能力。
據悉,自3月19日以來,唐山市紅十字心理咨詢志愿者服務隊180多名志愿者,通過開展各類心理援助服務群眾3萬多人。唐山市陽光社工服務中心在市民政局指導下,組織105名持證心理咨詢師開展心理援助接線,截至目前,已接聽線上求助862人次,為312名群眾疏導親子沖突、家庭關系、孩子學習教育等各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