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過端午,粽葉青,糯米香;貴菖蒲,戴香包……”5月31日,定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合市教育局組織志愿者,到清水河社區鄉村“復興少年宮”開展“粽葉飄香 濃情端午”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豐富鄉村少年兒童的“第二課堂”。
志愿者們與師生通過包粽子、品嘗粽子的味道、古詩詞朗誦等活動,將中華民族的氣節教育、節慶文化和學校特色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增強了學生對端午節傳統文化的了解和熱愛;同時組織定瓷藝人、秧歌傳承人等文藝志愿者現場給學生講解定瓷文化和秧歌文化,充分體驗非遺文化的魅力。學生們在這里不僅可以學習訓練、動手實踐,還會登上文娛舞臺,一展風采。“端午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清水河小學學生李雨旋說,“很開心能參加這樣的活動,我不僅近距離體驗了定瓷、秧歌等非遺文化,還學會了包粽子,豐富了傳統文化知識。”
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讓廣大群眾感受到傳統節日的獨特魅力,引導人們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定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鄉村復興少年宮為平臺,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以“品味端午 傳承文明”為主題的“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讓廣大少年兒童通過學習包粽子、縫制香囊、粽藝大比拼、品嘗粽子的味道等活動,了解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真切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營造歡樂祥和、健康向上的節日氛圍。
隨著鄉村“復興少年宮”計劃的啟動,定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發動各鄉村“復興少年宮”,通過組織開展民俗文化、環境清潔、送溫暖獻愛心等形式多樣的主題志愿服務活動,和“育傳統美德,話愛國之情”實踐活動、“愛心‘粽’動員 敬老愛幼傳真情”志愿活動、“親情連線”和“倡導文明過節新風尚”文明實踐活動,積極引導人們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自2021年5月被中央文明辦確定為首批鄉村“復興少年宮”試點市以來,定州市按照“試點先行,典型引領,梯次推進”的工作思路,扎實推進鄉村“復興少年宮”試點建設,目前選取西坂小學、清水河小學、東亭小學、懷德小學等4個鄉村學校和鈕店社區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作為第一批市級試點。同時,對明月店小學、奇連屯小學、大吳村小學、東馬家寨小學原來的4個學校鄉村少年宮進行拓展提升,加掛鄉村“復興學校少年宮”牌子,全市復興少年宮鄉鎮覆蓋率為20%。
定州市各復興少年宮現有輔導員126名,其中專職輔導員43名,占比34%,兼職輔導員83名,占比66%,其中在職教師占比22%,機關黨員干部占比13%,五老人員占比28%,志愿者占比37%。開設活動門類主要有定瓷、秧歌、書法美術、音樂、冰壺、輪滑、鋼琴、電子琴、茶藝、足球等10類,建有舞蹈室、書法美術室、音樂室、手工室、圖書室等5類48個活動室,截至目前,開展道德實踐類活動560次,文體娛樂類活動820次、勞動實踐類活動320次以及特色活動類活動360次。
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教育局聯合組織各鄉村復興少年宮,深入推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實踐活動,積極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愛國主義教育、公民道德建設、黨史、“四史”教育、冬奧宣傳和冬奧志愿服務等活動560余場次。農村未成年人共有2800余名學生參與復興少年宮活動,其中409名稱為“文明學生”,256名稱為“三好學生”,324名稱為“新時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