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今年以來,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東山街道堅持把文明積分體系建設作為加強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將“福分”管理融入基層黨建、環境整治、志愿服務、矛盾化解等多個社會治理環節,有力助推了街道各項工作全面發展,為基層社會治理開辟了一條嶄新道路。
文明積分化 社區治理有章可循
社區居民到“福分”超市挑選心儀的物品
“自從咱們社區有了‘福分’兌換,我已經攢了200分了,真沒想到平時參加一下活動、撿撿垃圾就能換這么多實用的東西,以后我得更積極一點兒。”6月24日,在東山街道“福分”兌換超市,居民蘇亞平兌換了一個菜板和一塊香皂,她一邊查看自己的“福分”,一邊興奮地和老姐妹計劃接下來要參加什么活動。
為推動社區治理工作,使居民參與由被動轉向主動,今年1月開始,東山街道將“福分”評價體系融入社區治理工作之中,對居民個人文明行為進行量化、評價,累積形成居民“福分”。“福分”評價體系圍繞志愿服務、文明善舉、環境整治、疫情防控、治安巡防等10個方面制定了75個具體評分項,大到主動配合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帶頭拆除亂搭亂建,小到清理環境衛生、調節化解鄰里糾紛矛盾等,都有具體的獎扣標準,很多法律管不到、道德管不好的“治理死角”都被納入有效監管中。除此之外,居民還可通過掃描“福卡”場所端、進行核酸檢測、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等方式在“北戴河福卡”系統上自動積分。
將居民個人行為與“福分”掛鉤后,東山街道設立了社區文明“紅黑榜”,定期對積分排名領先和落后的居民進行公示。“紅榜”揚善舉,“黑榜”亮惡習,兩者形成鮮明的價值導向,樹立文明標尺。“福分”累積到一定分值的居民,可以在實物兌換、評優評先、表彰獎勵、社區服務等領域享受優惠和便利,有效調動了居民在參與基層治理方面的積極性,形成了以黨建為引領、自治為基礎、文明為標尺、“福分”為手段的社會治理新模式。
社區文明行為紅黑榜
“福分”信息化 社區治理與時俱進
東山街道建立的“福分”評價體系,依托于“北戴河福卡”微信小程序。這個小程序涵蓋居民個人信息,融合疫情防控、商業推廣等功能,是一個“全要素數據庫”。凡是東山街道轄區的居民,均可在“北戴河福卡”系統上自愿開通“福分”功能,總分數、可兌換分數、獲取記錄、兌換記錄等詳細信息都會在“福卡”上清晰顯示。
“對于5月上傳的‘福分’信息,大家還有什么意見嗎?”6月6日,東山街道育花路社區一月一度的“福分”評定會議如期召開,社區“福分”自治委員會正在對轄區內采集上報的居民個人文明信息進行審核、評議。
東山街道通過社區信息采集員、動員居民主動申報、技術手段獲取等多種方式,記錄、收集居民的個人文明信息,建立包含基本信息和日常正反兩方面信息在內的居民個人“福分”檔案。正面加分信息包括表彰獎勵、參加新時代文明實踐、助人為樂等行為,負面減分信息指違反居民公約、公序良俗等不文明行為。
“評議小組由社區黨小組會議及居民代表會議推薦產生,每月召開評定會議。”育花路社區“福分”評議小組負責人楊欣悅說,評議小組對居民個人文明信息進行審核、評議后形成賦分分值,定期向“北戴河福卡”系統上傳,目前已開展6次。
育花路社區打造“福分”兌換超市
志愿全民化 “福分”激發自治活力
“您今天來參加端午節活動,我幫您記5分。”東山街道東山社區工作人員鞠然開心地為居民侯麗波記上了活動積分。
為了讓新時代文明實踐落到實處、社區活動更接民心、志愿服務更出實效,東山街道充分發揮街道及社區志愿服務隊伍的“火種”作用,推出了疫情防控、文明引導、輔具惠民等主題的志愿服務項目,號召居民主動參與“福分”積分行動;大力開展迎新春送福字、五彩湯圓慶冬奧、文明祭掃等“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為參與活動的居民累計“福分”;提供“點單式”服務,廣泛征集居民的“微心愿”,社區黨員、居民志愿者通過認領并幫助居民實現“微心愿”,獲得相應“福分”。
如今,東山街道志愿服務活動蔚然成風,截至目前,共有志愿服務隊伍18支,志愿者663人;組織新時代文明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95場次,成功打造出“小鏟刀”“醫養融合”“紅色義工”等志愿服務精品項目;組織環境衛生整治活動98次,“周末衛生日”清潔活動46次;居民發現各類安全隱患128條,居民協助社區調節鄰里糾紛、家庭矛盾129次。越來越多的居民由旁觀者變為社區建設的參與者、協助者,在街道內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好風尚。
“目前我們街道通過‘福分’牽引,調動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和責任感,讓社區活力得到了充分激活。”東山街道工委書記王英杰說,下一步,街道將繼續整合轄區資源,不斷激發居民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內生動力,用小積分“兌”出基層治理新面貌,助力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