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傅,我這電動車車燈不亮了,你給瞧瞧是怎么回事?”“沒問題,停這來。”日前,在位于青縣清州鎮唐家窯村的一家電動車專賣店,一位村民來這里修理電動車。這家店門口掛著一個非常醒目的牌子——電動自行車保養愛心小屋。店主叫高菁,她熟練地檢查線路后說:“接觸不良,稍等,馬上就好。”“高師傅是個熱心人,義務幫我們修電動車,也不要錢。”等候修車子的村民連聲稱贊。
高菁的電動自行車保養愛心小屋是今年4月底掛牌的。當時青縣提出愛心小屋創建活動,通過開展志愿服務,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高箐想到自己有場所、懂技術,立即報了名,如今,電動自行車保養愛心小屋不僅方便了唐家窯村村民,也讓周邊村村民享受到了這項福利。
“按照一村(社區)一個的原則,依托新時代文明實現站所、黨群服務中心、孝老食堂等,計劃在全縣創建360個愛心小屋。誰知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在短短3個月里,一大批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愛心小屋涌現,截至目前已創建374個。”青縣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說。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不乏像高菁一樣的個人愛心小屋,發揮自身優勢服務百姓,如胡白莊村劉鳳英熱心為鄉親們調解矛盾、排憂解難,家門口掛牌“幫大姐愛心小屋”;張二莊村趙麗義務為村內75周歲以上老人理發,店門口懸掛起“美容愛心小屋”;胡白莊村張廣金為村里60歲以上老人免費提供牛奶,成立“營養愛心小屋”。
建起來,更要用起來。繞青縣走一走,各個愛心小屋里暖流涌動。上妝、調弦、試戲……在大盤古村文化活動愛心小屋里,青縣鄉情河北梆子劇社的演出人員有條不紊地做著表演前的準備,室內時不時傳來悠揚的曲調。每周一和周四下午,這里都非常熱鬧,“除了表演經典曲目,我們還自創了歌頌祖國和家鄉的現代曲目。”鄉情河北梆子劇社、省非遺項目盤古文化傳承人孫鶴林說,文化活動愛心小屋成了周邊戲曲愛好者的樂園,豐富了大家的業余生活,大家來到這里唱兩嗓子、看看演出,好不快活。
在雙廟堤二村插花技術愛心小屋里,老師正認真地教村民插花技術,從花材認知到顏色搭配,從花語理解到意境營造,一枝一束、一剪一插,村民們學得格外認真。“學會這門手藝,做做手工活兒,也是一個增收渠道。”說起愛心小屋,村民們喜笑顏開。
“愛心小屋的創建因地制宜。”青縣有關負責人介紹,中蔡莊是青劇發源地,依托青劇傳習所創建,傳承青劇,豐富百姓生活;馬廠鎮依托運河沿岸的紅色教育基地,打造了4個宣傳教育愛心小屋——二十里屯村黨建生活館、下馬廠軍事文化展館、曾官屯村史館、王維屯鄉村記憶中心,開展多場紅色教育活動,群眾受益匪淺;葡萄種植經驗豐富的董家圈創建了愛心小屋傳授技術,幫著有種植意向的村民種葡萄……
青縣有關負責人說,374個愛心小屋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密切了黨群關系,融洽了鄰里氛圍,構筑起了群眾的“微幸福”,讓文明實踐之花在青縣土地上越開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