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承德市雙灤區婦聯為形式多樣、特色鮮明、實效顯著的巾幗志愿調解服務社會組織進行了授牌——“婦女微家”,以此激活基層婦聯組織,實現聯系婦女群眾“零距離”、服務婦女群眾“無縫隙”、婦聯組織和婦聯工作“全覆蓋”。
雙灤區婦聯為元寶山街道御祥園社區向榮調解室授牌
據了解,一直以來,承德雙灤區婦聯高度重視維護婦女兒童權益保障工作,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維權”的工作方針,深入推進婦女兒童維權工作向基層延伸,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出貢獻。
今年6月初,雙灤區婦聯制定下發《雙灤區婦女聯合會關于成立“巾幗志愿調解服務社會組織”推動新時代維護婦女兒童權益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至基層婦聯,著力構建起婦聯基層調解組織體系和志愿服務體系建設。
“現在想想為了點小事,真不至于這樣,多虧姚淑珍及時幫忙化解,真是太感謝她了!”家住東園社區的陳先生說。
類似的事情在“姚奶奶工作室”里每天都有,這個工作室有巾幗志愿者32人,平均年齡69歲,她們時刻關注著身邊的大事小情,有任何問題都第一時間幫助解決,贏得了轄區居民的贊賞。
巾幗志愿者為群眾調解糾紛
御祥園社區的夏同學,以優異成績考入大學,其父親因突患重病,姑姑高位截癱還需母親照料,其父親萌生了讓其輟學打工的想法,為此家里出現了激烈矛盾。“向榮調解室”的巾幗調解員多次走進她的家中,不厭其煩對夏爸爸做工作,手拉手地安撫勸慰夏同學,對全家人宣傳黨和政府的各項幫扶舉措,幫助夏同學申請了“金秋助學金”,幫助其姑姑辦理了最低生活保障、申請了殘疾人護理補貼,家里也申請了“廉租房”等多項惠民政策,幫助夏同學圓了大學夢。
大廟鎮小三岔口村自發成立的“調解女團”,摸索出“一溝通二協助三對癥”的分類調解工作法。村民孫先生與妻子因瑣事發生矛盾,一度吵到離婚的程度,“調解女團”的調解員們多次進家入戶做工作,經過不懈努力,夫妻和好如初。孫先生感慨:“這樣的民間組織,是村民過穩定日子的疏通劑。”
截至目前,該區已自發創建“姚奶奶工作室”“調解女團”“向榮調解室”“和為貴談心室”“灤江貼心大姐調解室”和“馬大姐調解室”等20個巾幗志愿調解服務組織,參與調解的巾幗志愿者達到了229人,在群眾中樹立起了良好口碑。
“這20支調解隊伍已成為婦聯組織開展維護婦女兒童權益保障工作的‘左膀右臂’,別看這些隊伍是熱心群眾自發成立的,但做起調解工作來一點也不含糊。是群眾心目中的‘幫大姐’,更是我們的得力助手。”提及起巾幗志愿調解服務組織,雙灤區婦聯主席蘆艷平贊不絕口。
今后,雙灤區婦聯將本著“需求+志愿+行動”的原則,構建起更加完善的巾幗志愿調解服務體系,在反對家庭暴力、未成年人保護、心理疏導、困難幫扶、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等方面加強探索,不斷提高婦女和家庭的法治意識和維權能力,為推動平安雙灤建設邁上新臺階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