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謝這些志愿者了,只要有時間就來陪我聊天談心,還幫著把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滄縣捷地回族鄉捷地村的買樹坤說。
買樹坤是獨居老人,兒子長年在外地工作。考慮到老人年事已高、不會使用微信,捷地回族鄉捷地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就將買樹坤確定為“十必聯”對象,與他結對的志愿者買樹菲每周至少上門一次,幫助他打掃衛生、清洗衣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將老人的需求登記在冊,在村“文明實踐辦實事”志愿者群發布,志愿者結合自身實際“接單”,為老人送服務上門。
打通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滄縣通訊站供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志愿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滄縣以服務群眾“十必聯”工作制度為依托,實行服務群眾包聯制度,遇到群眾家中有喜事、喪事、難事、急事、病事,有矛盾糾紛、信訪訴求、參軍入伍、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十種情況時,文明實踐所、站負責同志或黨員志愿者就主動上門了解情況,積極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或支持,做到紅白事必聯、家庭困難必聯、矛盾糾紛必聯、合理訴求必聯、突發事件必聯、殘障人員必聯、重病人員必聯、空巢老人必聯、留守兒童必聯、軍人軍屬家庭必聯,并根據特殊群眾需求開展長期性、常態化精準志愿服務,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不斷走深走實。
給姜莊子村的李大娘購買治療心臟病的藥物;每周六上午定期給東花園村獨居的劉大爺打掃衛生;及時給父母外出務工、跟隨奶奶生活的小美購買學習用品……翻看姚官屯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管理員李海博記錄的“十必聯”工作臺賬,詳細記錄了群眾實際需求、結對幫扶志愿者的姓名、聯系方式以及各村管理員的詳細信息。
滄縣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通過建立臺賬、微信群等方式,將群眾與志愿者緊密連接起來,做到“群眾有需求、志愿者有響應”,實現志愿服務項目與群眾需求的精準對接,切實打通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據介紹,滄縣現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521支,注冊志愿者10萬余名。自“十必聯”工作機制建立以來,依托鄉鎮“文明實踐管理群”、村級“文明實踐辦實事志愿者群”,收集、整理各類群眾訴求4000余件,已全部落實志愿者結對幫扶,廣大文明實踐志愿者成為活躍在群眾身邊的貼心“小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