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座椅修好了,我們又有地方坐著曬太陽了!‘紅色菜單’的點菜服務太棒了!”坐在干凈整潔牢固的座椅上,欣怡小區8號樓的劉大媽很是開心。
樓下的小廣場,一直是居民休閑的好去處。然而部分座椅出現了木板朽壞、銹釘裸露等情況,不僅影響廣場環境,還有較大安全隱患。8號樓的居民通過“紅色菜單”線下意見征集卡反映了這個問題。網格員接單后將問題上報社區黨委,黨委書記么新玲馬上組織人員到現場查看,整合轄區資源,商討維修方案,征集能提供服務的志愿者,一起對損壞部位進行維修,同時將所有座椅重新加固。
自2022年2月以來,欣怡社區黨委創新工作模式,積極推行“紅色菜單”。社區黨委認真“備菜”,將群眾需求梳理為常規服務項目和特色服務項目;居民根據需求自主“點菜”;社區黨員志愿者發揮自身特長優勢,提供個性化服務,精準“送菜”;社區黨委加強跟蹤問效,邀請居民打分“評菜”。
“陳年痼疾”得解決
欣怡社區所轄的5個生活小區,全部是老舊小區,沒有物業管理,很多管道和基礎設施都存在老化現象。
欣怡小區19號樓的下水管道堵塞嚴重,居民多次維修,依然無濟于事。污水時常漫溢,夏天異味彌漫,蚊蟲甚多;冬季道路結冰出行不便,居民非常苦惱。
“紅色菜單”推行以來,社區黨委通過梳理,發現群眾對這一問題反映強烈。于是,社區出面聯系19號樓的所有住戶、多方尋找施工隊、確定工程預算、征求居民意見,最終對19號樓5個單元的下水管道進行了整體疏通和維修,徹底解決了這一頑疾。
有的小區缺少健身器材,有的小區廣場地面破損嚴重,還有的小區里連個休息座椅都沒有。居民通過線上和線下“紅色菜單”,將這些問題及時反映到社區黨委。社區通過不懈努力和多方協調,先后建起了數個休閑小廣場,不僅改善了小區環境、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質,而且通過廣場上內容豐富的公益廣告,倡導大家重視文明禮儀,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助老扶弱暖人心
3月9日,港泰職業培訓學校的志愿者們又如約來到欣怡社區,為居民免費理發。
像這樣的活動,每個月9日和29日都會舉行。
在欣怡社區,老年人較多,理發也就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社區黨委通過“紅色菜單”了解到老人們的需求后,與轄區里的港泰職業培訓學校達成合作意向,每個月為社區居民提供兩次免費理發志愿服務。對于高齡老人和行動不便的居民,還可以上門服務。
社區里有一個特殊家庭,老人的兒子和老伴兒相繼離世,只留下她和兒媳還有兩個剛上小學的孫子生活在一起。社區得知她家的情況,不僅為老人申請了特困補助,而且始終關注著他們一家人的生活狀況,定期回訪,上門慰問,提供救助,盡力幫助他們減輕經濟壓力。
“評菜”打分促提升
“座椅穩固了,破損井蓋及時更換了,社區為我們上的‘菜’對口味,我要點個大大的贊。”老黨員陳炳鈞由衷地說。
居民史大媽點點頭,說:“春季傳染病知識講座這道‘菜’也不賴,很合我們老年人的心意。”
3月3日,居民代表再次相聚在一起“評菜”打分。
每個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時,社區黨委都會邀請居民代表,對上個月的“紅色菜單”落實情況和服務滿意度進行評議。
然后,社區黨委根據居民評議結果,為黨員服務賦分,根據積分評定黨員星級,形成志愿服務反饋機制,推動“紅色菜單”不斷深入和細化,讓志愿服務更加實用、貼心。
一年來,欣怡社區已累計接單200余個,梳理居民需求清單25個,基本實現“小事不出小區 大事不出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下一步,欣怡社區將聚焦“紅色菜單”中居民反映較集中的停車難問題,通過為開放式小區裝配大門、合理施劃停車位等方式,爭取早日解決這一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