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剪樹木、清掃地面、撿拾垃圾……4月20日一早,國網衡水供電公司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張永祿就在他們公司的包建小區忙碌起來。像這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張永祿和隊員們每周都會參與。
多年來,張永祿將學雷鋒活動融入日常、化作經常,無論是在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還是在工作中承擔急難險重任務,總是能夠看到他的身影。他就像是一顆螺絲釘,用持續不斷的付出和努力推動雷鋒精神薪火相傳。近日,張永祿獲得全省崗位學雷鋒標兵榮譽稱號。
全省崗位學雷鋒標兵 張永祿
志愿服務不辭勞苦
近日,走進張永祿所居住的位于衡水市區的享園小區,小區干凈整潔,車輛停放井然有序,綠植修剪得整整齊齊。
小區環境這么好,同張永祿長期開展的志愿服務密不可分。自2019年起,包括張永祿所住樓房在內,享園小區有6棟樓房因為歷史原因陷入無物業狀態。張永祿找到幾名志同道合的志愿者,自發成立了物業自治小組,義務為大家提供服務。
2019年下半年,有關部門打算對6棟樓房進行水電暖改造,可是由于沒有對接人,改造工程始終無法進行。就在改造工程面臨擱置時,張永祿主動站了出來,承擔起了義務對接人角色,保障了改造工程順利推進。
“參加動員會、協調會,商討樓房外墻保溫的安裝方法和工藝,查驗下水管道路徑……”小區居民閆學鋒說,那段日子張永祿忙前忙后,義務為大家做了許多事情。改造工程完工了,他也累瘦了整整一圈兒。
2021年7月17日,6棟樓房的二次加壓水泵突然發生漏水,不但五層以上住戶停水,從泵房里漏出的水還流到了院子里。張永祿得知情況后,找來一名維修工人和一名志愿者,三個人在泵房里忙活了一下午,終于將水泵修好,恢復了供水。
“那天天氣特別熱,需要維修的水泵也特別重,還要清理漏出來的積水,老張干得特別辛苦。”回憶起那天的情景,居民王新平不住地夸贊,“老張不顧高溫酷暑為大家做事,這不就是助人為樂、甘于奉獻的雷鋒精神嘛!”
2022年12月19日,一棟樓房的化糞池突然滿了,糞液甚至溢到了底層住戶家里。得知大家的苦惱后,張永祿二話不說就聯系了吸糞車,他還帶著幾名志愿者協助清淘糞污。
“天寒地凍,吸糞車的閥門凍上了,老張他們就用開水把閥門澆開。化糞池井蓋凍上了,就用撬棍撬。從上午9點一直干到下午4點,全部工作結束了才回家。”居民劉曉明感慨地說,“老張這種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臭,千方百計為大家排憂解難的精神,令人敬佩。”
張永祿的凡人善舉,居民們看在眼里、暖在心上。他們親切地稱呼他“享園小區的活雷鋒”。
危急關頭挺身而出
先進個人、奉獻之星、文明職工……在張永祿家里,一摞摞榮譽證書是他以雷鋒精神為指引的生動寫照。在工作中,他更是發揮自己專長,在重大危急時刻多次挺身而出。
2021年7月中下旬,河南突發百年暴雨,電力設施受損嚴重,極大影響了救災搶險速度和正常生活秩序。當年7月22日,國網衡水供電公司應急支援隊伍分兩批趕赴河南災區,執行抗洪保電任務,張永祿毫不猶豫報名參加。
“那次行動,老張負責鄭州萬達苑等4個小區的運輸搶修物資工作,每天來回往返40公里,運輸人員、物資七八趟,累了顧不上休息,餓了顧不上吃飯,非常辛苦。”同張永祿一起戰斗的應急支援隊員趙康說。
吃點苦不算啥,救災時還常常面臨巨大的危險。“很多樓房的電力設施設在地庫,地庫的水雖然已經抽干,但是危險系數仍然很大。”張永祿說,盡管心里害怕,但想到很多住戶還沒有電,他就咬牙堅持。
經過九天九夜奮戰,國網衡水供電公司應急支援隊伍勝利完成任務。望著恢復供電的居民小區,張永祿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2021年11月17日晚6時,位于衡水市區紅旗大街上的一組輸配電氣設備突發故障,致使附近衡水科技工程學校上萬名師生受到停電影響。故障就是命令,國網衡水供電公司維修團隊緊急趕赴現場搶修,負責現場照明的張永祿也第一時間到達現場。
防爆燈、移動工作燈、高空照明燈……張永祿攜帶的各種應急燈具及時就位,為搶修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現場寒風刺骨,張永祿一直堅守在崗位上。有了穩定的照明,搶修工作順利進行,次日早晨,搶修工作順利結束,衡水科技工程學校恢復供電。
幾年來,張永祿先后獲得2021年度衡水市優秀志愿者、2022年度“時代新人、衡水好人”、全省崗位學雷鋒標兵等榮譽稱號。
“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會沿著雷鋒的足跡繼續前進。”張永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