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你的向往,幸福你的幸福,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萬水千山最美中國道路……”近日,由保定市徐水區文聯牽頭主辦的“迎七一”“頌歌獻給黨”綜合文藝演出中,男女聲演唱《不忘初心》嘹亮優美的歌聲在夜色中飛揚。這個節目與河北梆子唱段《自從來了共產黨》、舞蹈《五星紅旗》、詩朗誦《紅船》、表演唱《惠民政策好》等20個節目逐一登臺演出,受到觀眾熱烈歡迎。同時,在王鐵莊、南白塔村等多個村,村文聯組織村文藝骨干為本村百姓演出了精彩的節目,慶祝建黨102周年。
徐水區文聯、城區辦共同舉辦“頌歌獻給黨”文藝演出。
“以文藝的形式傳遞黨的聲音,我們愛聽愛看,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紅色的教育和洗禮。”社區居民劉亮看完演出后興奮地說。
徐水區文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團結帶領徐水文藝界,把黨的聲音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傳遞出來,為黨放歌,為民服務,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徐水文藝事業發展繁榮、堅定文化自信貢獻力量。
為了讓理論宣傳能貼近實際、貼近群眾,徐水區文聯開展了“文藝宣講黨的二十大”主題活動,廣大文藝工作者結合自身體會、身邊變化,把黨的二十大報告通過快板、表演唱、舞蹈、戲曲等生動豐富的形式表演出來,據不完全統計,徐水區共有千余名文藝工作者活躍在城鄉,把黨的理論政策講出來、唱出來。百姓喜歡聽、記得住,聽完回到家,在飯桌上也能為家人孩子講上一段。
徐水區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北里舞獅演員進行舞獅表演。
送文藝和“種”文藝相結合。“七一”前夕,徐水區大王店大仕莊的部分村民在村文聯的組織下,又聚在一起,進行主題書畫創作,為黨的生日獻禮。大仕莊村有2500多人,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村,部分村民外出務工。在2018年,村民曹樹才、史立永、駱海等幾位書畫愛好者成立了“保北綻放書畫苑”。“我們農民不應該只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鄉村振興必須要有文化振興。”曹樹才說。書畫苑帶動了村民們在這里揮毫潑墨的文化熱潮。
為了更好地聯系和服務農村文藝愛好者,2021年初,在區文聯和鎮文聯的支持下,大仕莊村建立起了村文聯。有了村文聯組織,大仕莊村的書畫活動影響力越來越大,當年春節時舉辦的書畫展,書畫作者和參觀者輻射周邊40多個村。優秀傳統文化扎扎實實“種”在了村里街頭。
像大仕莊村文聯這樣的村文聯組織,現在徐水區有20個,而14個鄉鎮和1個城區辦事處在2021年上半年就實現了文聯組織全覆蓋。有了鄉村文聯組織體系,就有了鄉村文藝隊伍,就有了文藝作品和文藝活動,鄉村文化陣地被健康向上的文藝內容牢牢占據。
同時,依托村文聯,根據村子的文化特點,徐水區采用“文藝+”的形式,揚特色、展文化。如以舞獅為特點的南北里和北北里村被區文聯授予“舞獅藝術村”,以書畫為特點的大王店大仕莊村、安肅鎮北下關村被授予“民間書畫藝術村”,以老調為特色的王鐵莊村被授予“戲曲藝術村”,以橫歧調為特色的胡渠村被授予“音樂戲曲藝術村”。每逢傳統節日,這些村子都進行各類表演和展示。
徐水區文聯高度重視、認真開展以“文藝進萬家,健康你我他”為品牌的文藝志愿服務活動,組織帶領徐水區文藝界以文化惠民、文化為民、文化樂民為根本宗旨,為群眾送去有文化內涵、藝術價值豐富的精神食糧。
在喜迎建黨102周年之際,徐水區的書畫家們用書畫形式開展文藝志愿服務,創作了近30幅書畫作品無償捐獻給了社會。僅今年上半年,徐水區書畫志愿服務集中開展了5次,為4個村、1家企業無償創作書畫作品150余幅;開展“三月行動”“五月飛歌”等音樂、舞蹈、戲曲系列文藝活動10余次,舉辦南樂會吹歌專場表演、綜合文藝演出、少兒文藝演出、為農村小學進行公益講座、文化助力企業發展等活動,把文化鮮活地送到群眾身邊,受眾約10萬人,帶動了基層文藝熱潮。
書畫巡展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
民間藝術制作更是帶動了村民致富。今年6月底,徐水區文聯選送兩件民間工藝品——景泰藍天壇擺件和雞毛撣子入選“燕趙神韻——河北省民間藝術精品展”。這兩件工藝品是由徐水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呂艷忠和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郄金忠制作,都是純手工制作的工藝品,不但傳承了優秀傳統文化,還打開了市場吸納了就業,使民間工藝品成為帶動當地產業發展的有生力量,助力了鄉村文化振興和產業振興。
“打造出德藝雙馨的文藝隊伍,積極響應時代呼喚,充分展示文藝工作者愛黨愛國、奉獻人民的價值追求,以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文藝作品和文藝表演去影響人、感染人、激勵人、鼓舞人、帶動人,用文藝服務群眾,助力鄉村振興。”徐水區文聯主席王新平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