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秦皇島市海港區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所站建設
自6月29日起,以“我是文明市民、要為城市爭光,我是燕趙兒女、要為河北爭氣”為主題的“彩色周末 百姓舞臺”文藝演出陸續在新世紀公園精彩上演,秦皇島市海港區1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分別組織形式多樣的文藝節目?!霸诩议T口既能看到我喜歡的節目,還能跟上潮流學習黨的政策,真是兩全其美。”盛秦福地社區居民陳秀蘭一邊看演出一邊開心地說。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陣地就延伸到哪里。自2019年被確定為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重點縣區以來,海港區統籌整合各方資源力量,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所站建設,努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傳思想、學理論、種信仰、育新人,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首要任務。海港區現已建成的1個區級文明實踐中心、18個鎮(街道)實踐所和370個村(社區)實踐站,聚焦黨的創新理論,第一時間把黨的新思想、新政策傳達到基層?!安莞v團”“巾幗宣講團”“紅領巾宣講團”“道德模范宣講團”等百余支特色宣講團隊深入各個社區開展特色宣講,讓宣講通俗易懂、入腦入心。
河東街道煤港里社區將休閑亭轉化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學習亭?!疤鞖夂玫臅r候,居民喜歡到這里聊天、曬太陽,我們就將宣講課堂搬到這里,打破以往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讓黨的創新理論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泵焊劾锷鐓^黨支部書記李靜說。在港城大街街道新聞里社區,老黨員朱作田把家里和車庫打造成“紅色展覽室”和“五老關愛青少年活動陣地”,展出自己多年用心收集的紅色收藏等,并擔任義務講解員。在西港路街道紅衛里社區,草根宣講員張興以漫畫形式展示了海港區人民在穿衣、飲食、居住、出行、家居等六大方面巨變。在北環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國學講堂”提升了社區居民文化素養,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
海港區持續擦亮“‘理’響海港”品牌,讓黨的創新理論進入家家戶戶。截至目前,全區已累計開展宣講活動1.2萬余場次,受眾73萬人次。
近年來,海港區大力培樹典型、宣傳典型、關愛典型。平民偶像、道德模范、時代先鋒等各類榜樣層出不窮,“身邊好人”“最美人物”“新時代好少年”“優秀志愿者”等一系列先進典型評選活動正在陸續推出。先進典型的精神引領已經成為海港區發展的新動能、區域發展的軟實力。
“這三年都是王閨女幫我理發,我腿腳不方便,人家來家里幫我,還幫我收拾屋、買藥,跟親閨女似的。”家住文宏路西嶺潤園小區的高佩蓉一提起“黨義志愿服務隊”的王勃,就贊不絕口?!包h義志愿服務隊”是海港區的老牌志愿服務隊,截至目前已有34個分隊、8個聯合隊,共計13000余人。
志愿者是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主力軍。目前,海港區各行業各部門已組建107支特色志愿服務隊伍,注冊實名志愿者超148300名,志愿者總的服務時長達到300000多小時。群眾需要什么,志愿者就幫什么。為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無人照看的問題,河東街道工人南里社區開展了“小候鳥驛站”志愿服務活動,孩子們在這里不僅能完成作業,還能體驗折紙、繪畫、棋類等活動;為給環衛工人提供乘涼、休息的地方,工人北里社區成立了“清涼驛站”;以轄區老人為服務對象,多支志愿服務隊伍開展包括“愛心義剪”“愛心游覽”“愛心購物”“愛心攝影”“愛心敲門”“愛心陪伴”“愛心陪護”等愛老敬老志愿服務活動……一份份愛心化作一股股暖流,“有困難找志愿者、有能力當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已經在海港區蔚然成風。
文明成為讓人溫暖的風景,實踐變成匯聚力量的新風,海港區新時代文明實踐讓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幸福感越來越強。